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锦城学院迎来20岁生日 两千余名校友回母校“庆生”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大学之大在于学生前程远大,锦城学院在20年的办学中脚踏实地地践行了这一点。”在锦城学院庆祝建校20周年的行长校友论坛现场,经济学家储殷教授由衷感叹:“高校到底是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地方的经济生态里要占什么样的位置?培养的人才为地方做出什么样的贡献?青年的个人发展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样的结合?锦城学院给出了很好的答案!锦城学院对于四川的贡献是很大的,学校培养的是实实在在的地方精英团体20年间培养出300多个地方基层的行长,堪称‘基层行长的摇篮’。学校真正把学生的前程远大放在第一位的,这也是她培养出这么多人才的原因。”

无独有偶,在锦城学院庆祝建校20周年的文学艺术传媒界校友论坛上,著名作家阿来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成果表示肯定,他说道:锦城专业教育所涵盖的各个领域中,培养了非常多的各行各业人才,他们的成长空间具有无限可能性。这既是学子个人的成长,也是锦城学院的荣耀,更是我们国家、我们中华民族日益强大、生机勃勃的生动写照。他表示,锦城学院已经建成一所应用型创业型大学,希望学校薪火相传、永续华章。

5月9日的锦城校园,绿意盎然,高朋满座,喜气洋洋,约万名在校师生、2000余名海内外校友以及社会各界嘉宾欢聚一堂,庆祝学校20岁华诞。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陈世卿,日本东亚大学校长鵜沢和宏,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会长彭渝,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褚良银,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阿来,中国教育集团创办人于果等嘉宾出席学校建校20周年校庆活动。

锦城教育硕果累累

锦城学子人才辈出

20年前的今天,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迄今走过了整整20年不凡的办学之路。“这20年来,学校一直坚守教育公心,坚持办学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其股东投资办学,却没有从学校拿走一分钱,学校把每一个铜板都用来办教育;学校一开始就正正规规办大学、老老实实办大学、守正创新办大学!”锦城学院创始人、创校校长邹广严在庆祝大会上深情回望这一路走来的办学历程和点点滴滴时感慨万千。

邹校长回顾道,20年来,成都锦城学院办学规模从首届5个系招生2145人,到现在的15个学院在校生3万余人;从2005年“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批复、当年招生”的办学奇迹,到2012年全部专业挺进“二本”、2015年审计学ACCA专业跻身“一本”,办学层次实现“十年三大步”的历史性跨越;再到2021年仅用半年完成“转设”更名,多年保持录取分数线和新生报到率四川同类高校最高的好成绩,如今学校已然成为社会肯定、师生满意、考生向往的“宝藏大学”。

经过20年的潜心育人,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学校校友总数约10万人,已涌现出100多位作家、300多位银行行长、8千多位党政军干部、1万多位工程师、1万多位文化艺术传媒工作者、1万多位职业经理人和企业高管以及2万多位硕士和300多位博士(博士后),还有2千多位创业校友创办了2300多家企业……走进学校校友馆,走进锦城学院的校友陈列馆,墙上挂满了优秀毕业生的照片。如今,锦城学院的校友已经遍布全球,在各行各业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领域最高奖——“鲁班奖”的总工程师陈伟,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冯珊,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的熊杰,获得“四川五四青年奖章”的巫海燕,获得“四川杰出民营企业家”“四川十大新经济人物”称号的尹柯,以及毕业十多年就晋升为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段吟颖,参与国家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测计划的中科院青年科学家马跃博,“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第一名”张皓宸,知名影视演员陈钰琪,电竞世界冠军团队成员周扬,兴办“国家级示范现代农场”的罗斌、罗森……

“大学之大,在于人才培养成果之大。大学之大,在于学生前途远大。锦城校友的成功就是锦城教育的成功。”邹校长说。

学校通过20年的上下求索,创造了一门立足本土、博采众长的教育学说——“锦城教育学”,形成一整套关于办学、教学、求学的学问和艺术。庆祝大会上,学校创始人、创校校长邹广严、校长王亚利、党委书记刘永湘等共同为《锦城教育学》系列图书发布揭幕。据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一级出版社已出版锦城教育特色理论书籍多部。

7年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陈世卿加盟成都锦城学院,担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他在致辞中动情地说:“我曾走访国内外诸多名校,当我第一次来到锦城学院时,就被学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气质深深吸引,在2018年学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时,我毅然加入锦城教育的行列,这是我这些年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

“我与成都锦城学院缘分颇深,从四川路桥集团到铁投集团、再到四川能投集团,我所在的单位既是学校的友好合作单位,还是首批为学校进行捐赠的单位。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参与者、亲历者,我见证了学校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四川能投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云说。

该校土建系2006级土木工程专业校友王廷科在致辞中深情地说,母校的校训是“止于至善”,什么是止于至善?就是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大学四年,我是实实在在体会、感受到的,真真切切体悟到母校培养人才的用心良苦,不仅教给我们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卓绝的品格!”

锦城校友代表锦城

锦城校友就是锦城

当天,2000多名校友从天南地北返回母校,共庆母校20岁生日。校友们在母校开启企业家校友论坛、行长校友论坛、文化传媒艺术界校友论坛、AI人工智能校友论坛、卓越工程师校友论坛和海外校友论坛六大校友论坛,纷纷为“锦城教育”强力发声和代言。

成都锦城学院建校20年,累计培养2000多位企业家,创办了2300多家企业,创造年产值超2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5万个。在当天下午举行的锦城企业家校友论坛上,校友企业生态联盟重磅启动,该联盟辐射2000多家企业,直接提供超上万个就业岗位,体现校友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在行长校友论坛现场,行长校友们对话财金热点,为学弟学妹们支招金融行业求职密码;在文化传媒艺术界校友论坛上,文化传媒艺术工作者汇聚一堂,围绕“同生、共育、发展”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学校优秀校友、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获奖者史雨昂与著名作家阿来面对面对话,探讨文学与写作的奥秘。

AI人工智能校友论坛上,学界泰斗与业界精英共话“模态无界,智能共生”,多位行业专家发表精彩演讲,主题涵盖脑科学与 AI 融合、AI 时代的数据思考、文化数字化创新、智能制造与医疗创新等前沿领域。论坛现场,锦城校友公司研发的高度智能化机械手臂闪亮登场,赢得大家的阵阵喝彩。

在卓越工程师校友论坛上,学校展出100位工程师校友参与的重点项目;在海外校友论坛上,锦城校友终身学习中心正式成立,为校友的终身成长继续赋能。

校友们重返校园聚在一起感恩母校栽培,共忆当年青春岁月,畅谈未来发展,以赤子之心为母校20岁生日送上祝福。知名影视演员、2011级表演专业校友陈钰琪表示:“感谢母校的栽培,一晃眼离开校园已经十年,但母校‘止于至善’的校训将鞭策我在艺术之路上不断拼搏前行,为母校争光争彩!”

中国电信南充电信副总经理、2006级物流管理专业校友贺明良表示:“对于母校,我有三点深刻记忆:一是学校教学氛围浓厚,老师们对学生在学业、行为规范和思想层面都极为负责;二是校园社团活动很有特色,学生自由发挥兴趣特长,在武术协会当会长、社团联合会当主席的经历,让我学到了沟通、配合、组织管理和激发动力等诸多能力;三是校友情谊浓厚,学校的校友工作走在很多高校前列,将校友们团结在一起,如今回首,当年青涩的同学如今都已在各自人生道路上打拼,这份情谊十分珍贵。在母校20周年校庆之际,我衷心祝愿母校20周岁生日快乐,基业长青,桃李满天下。”

原渤海银行高新支行行长,现任四川易顺锦融企业管理公司董事长青岛盛山资管管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2009级财务会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校友雷伟说道:“毕业12年后重回母校,觉得学校变化相当大,母校建设得越来越漂亮,在学校印象最深刻的是2012年组织全校‘锦城之春’艺术节的时候,当时是我们财务会计学院承办,然后我作为学生会主席,参与了整个过程的协调,那是对我的整个的协调组织策划和执行能力的巨大考验和挑战,也是因为有这些活动经验的积累,对我之后的工作产生了很大帮助,培养了我的全盘思维,锻炼了我的预判能力。”

web研发工程师、2018级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校友冯正说道:“母校的‘长板’理念对我有很大帮助,同时‘第四课堂’可以提升我们自己的软实力,对我目前的就业工作很有帮助,离开母校后,我依旧一直会把锦城的教育理念传递给身边的人。”

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干部、2013级营销与策划专业学子马政谈道:”今天重返母校逛校园,看到新的教学楼宏伟大气、师生精气神十足,真的很开心。锦城是我高等教育的起点,我在这里打牢了管理学基础,校训‘止于至善’让我追求卓越,促使自己升研、读博。在校时‘三创三练’‘以赛促学’的理念影响深远,指引我获创赛冠军并代表学校参加很多全国比赛。希望母校发展越来越好,在高等教育领域抢高登峰,创新突破。”

二十载辛勤耕耘,二十载桃李芬芳,校友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于各行各业中大放异彩。他们或投身科研,为科技进步添砖加瓦;或踏入艺术殿堂,与时代、人民同频共振;或扎根基层,以赤诚之心服务民生;或纵横商海,不忘回馈社会助力母校发展……锦城校友馆墙上镌刻着一句话:“锦城校友代表锦城,锦城校友就是锦城。”锦城校友从西源大道1号出发,奔赴祖国各地建功立业,将奋斗足迹刻进时代年轮,成为锦城教育最为生动的注脚。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