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孩子“抢着学”,全员掌握率100%!这堂数学课有什么魔法?

综合
关注“一个班的孩子,各学各的,学习节奏完全不同?”
“最后,学生居然达到了100%的掌握?”


当走进这间1年级教室时,见识过不少课堂的小浪也忍不住揉了揉眼睛,讲台前空无一人,15个小学生却像精密仪器般自动运转:有的小孩戴着耳机对着IPad点头,有的小孩拿着计数棒在桌上摆出神秘阵,更有两个小孩对着题单兴奋击掌——这是数学课?


在天立旗舰校小学创融班1年级的课堂,一场颠覆性的教学改革正在上演。没有整齐划一的“小火车”,不闻此起彼伏的“跟我读”,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自己埋头破解难题,是一声声“老师,我来过关!”“我们进度一致,一起组队吧?”


“老师鲜少讲课,但全班孩子抢着学”。这样的课堂,到底对孩子做了什么?
Part。
01
反客为主
学习真正成为了学生的事
在创融班教室墙面,贴着一面大大的“学习地图”,实时显示着不同孩子的学习进度:2人在做“关于6的加减法”,1人在学习“推理比较”,3人在攻克“加减法的初步运用”,2人正在“德国心脏病”加法游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这句关于看似虚幻的教育哲理在这一刻完全具象化了。
每个孩子手上都有一份自己的学习地图,在这里,学习就像闯关打怪,学生可以通过反复学习来闯关。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进度,通关无关快慢,关键在真正掌握学习的内容。


逐渐地,孩子们拥有了想什么就能学什么,学什么就能会什么的“掌控感”和真切的学习自信。
“在上课前,我会提前录制好基础知识的讲解视频或找到相关教学资源,孩子们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找到这些学习资源,反复学习这些内容,然后进行自主或互助解决问题的尝试。”李林倩老师说,“在确认自己掌握后,孩子们必须单独找到我进行“掌握式检查”,通过检查的孩子可以进阶到下一个学习关卡。
02
“私人订制”的课程内容
每个孩子都在适合自己的跑道上“起飞”
没有了满堂灌,但这堂课却需要老师花更多时间去思考如何做好教学设计,这也是这门课的最大亮点。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学习需求,根据预评估结果,孩子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起点。”李林倩表示,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可以通过实物操作理解算理,如使用计数棒、圆片演示等等,基础中等及以上的孩子则可以通过图片表征迁移运算,如通过圈画情境图中的数量变化来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孩子,课程还补充了拓展的知识,如学习抽象符号与逆向推理,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李林倩指出:“课程内容的分层设置让每个学生都仿佛拥有了“私人订制”的通关地图,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专属赛道上冲刺。”
“每个课时都会设置学生自检区。”李林倩介绍到,学生如果在通关过程中出现错误,则会触发分层提示,让学生重新观看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讲解视频,获取策略卡片,再次尝试同类变式题目,检验学习的效果。
根据学生通关地图的实时数据,老师还会为学生分发算式谜题等加速包或分合式操作指南等学习补救包。“以前总怕跟不上别人,现在我知道只要按自己的节奏走,最后都能到达终点。”班级里的小孩纷纷向小浪分享着他们对这堂课的感悟,而这也正是个性化教育的真谛。
03
掌握式评估机制
造就学生“100%掌握”的学习效果
翻开孩子们的学习档案袋,一组数据令人震撼:全班100%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而这离不开这堂课的“秘密武器”——掌握式评估机制。
这样的评估机制分为三重:
第一重检测为操作验证
由学生使用教具,进行演示算理
第二重检测为同伴互测
统一进度的两人组随机抽题问答,错误率超过20%自动触发教师介入
第三重检测为达标检测
学生需独立完成5道分层题目,错误者进入1对1矫正环节。


“请用7个方块证明7-3=4。”每一次的掌握评估都有着不同的巧思,以操作验证环节为例,学生会一边操作教具一边解说,全程被录制成学习视频。这种“学数学-做数学-说数学”的闭环,让孩子们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知识真正内化。
同伴互测则更多地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李林倩分享道,最后的达标检测则是刚性评估,这样层层递进、软硬结合的掌握式评估机制让学生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学习起来更有冲劲儿了。
站在教室后方的观察区,看着孩子们以不同的姿态投入学习,小浪想起著名教育家杜威的话:“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法教育现在的学生,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
天立旗舰校创融班的课堂探索,正在不断地打破与创新:
· 整齐≠高效,个性化才是真正的教育公正
· 讲授≠教学,把学习主权还给孩子才能唤醒内驱力
目前,十以内加减法学习已经完结,学校将开启新的教学主题‘认识100以内的数’。小浪也正在积极联系,争取走进课堂为大家带来一些课堂视频实录。
李林倩分享到,MCP的课堂是没有提前预设教案的,取而代之的是学习地图、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学习锦囊等,这样的转变是紧紧围绕着学生开展的学习设计。
同时,也在每堂课开始前学生会根据老师的建议规划好自己的目标学习节奏,在师生交互的同时,让教学更有规划性,也更具备开放性与突破性。
04
数学小镇、跳蚤市场、π节……
项目式课程、主题式活动深化核心素养
在成都天立,不仅创融班正在变革与创新,学校对语文、数学、英语等重点学科教育变革的深度与广度都在不断延伸。
注重学生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协同发展,天立小学部不断以项目式、活动式的方式,夯实学生数学基础,让数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学校先后开展了数学小镇、小小设计师--设计年级数学徽章、跳蚤市场等PBL项目式课程,组织了π节(数学日)、美国数学AMC8、澳大利亚袋鼠数学思维、澳大利亚数学AMC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沉浸式提升数学,爱上数学。
让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以“数字小镇”为例,学校将数学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学生首先会观看城市重建视频,研究几何图形的实际应用,通过观察我们居住的城市,找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建筑,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搭建研究谢尔宾斯基三角形、编木桥等几何建筑,建筑一个真正的小镇模型。




同时,这个“数字小镇“的运营机制也完全由学生决定。“当居民去到交通局学考驾照,居民的魔法值会增加、货币值会减少、时间值的计算会除以二……” 这些用数学建模思想构建并运营小镇的经历,让孩子们对加减乘除的理解和运算乐此不疲。

一位家长参加数学小镇成果展后,分享道:“我真的很感动于这个项目,数学小镇的项目能够让小朋友们发现,数学就在生活中,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学习项目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让教育自然发生,天立认为,一定要从小学阶段,就重视学生各个学科的素养提升,在丰富生动的教育实践中,让学生将体验凝结为知识,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滋养。
附学校招生简章
1
招生计划
成都市郫都区天立学校
学校代码:15009
招收小学一年级新生160人
学费:51400元/年
2
招生对象
🔹小学:2025年8月31日前(包含8月31日)年满六周岁,且符合民办小学招生范围的适龄儿童。
🔹 家长与学校有相同的教育价值观,努力和学校一起发现孩子的天赋,因材施教,帮助孩子实现天赋,信任学校并愿意和学校一起共创共享美好教育。
3
招生咨询
🔹招生电话(24小时在线)
180 8088 9972(小学)
🔹学校地址:
成都市郫都区港华路599号
地图App搜索:成都天立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