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设 打通中小学心理育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且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引发广泛关注。2023年4月,教育部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2024年2月,四川省教育厅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旨在进一步健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心理健康工作格局、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那么,中小学怎样有效落实心理健康工作?如何健全心理监测,完善预警干预体系?怎样加强班级心理委员队伍的建设?

5月20日,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成都市“中小学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设”研讨活动在棠湖中学举行。各区(市)县心理教研员,学校分管德育领导、心理教师、班主任代表齐聚现场,共话朋辈心理互助,打通中小学心理育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四川省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引领区”

双流区积极推进“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设

双流区教育局德育艺体科科长肖念在会上致辞,她表示,近年来双流区在市教育局、市教科院的指导下,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创新机制。目前,双流区已有70余所中小学建立了“班级心理委员”制度,覆盖13万余名学生,“今天在研讨会现场进行主题展示的棠湖中学、圣菲学校、棠湖小学、教科院附属学校都是在实践中探索的典型代表。”

肖念表示,自双流区中小学推行“班级心理委员制度”以来,预防作用突显、互助文化生根、校社协同深化,未来双流教育将继续健全心理委员培训体系,整合高校、医院、社会机构资源,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课程工具包”:“我们将以机制促成效,完善心理委员选拔考核和保障机制,推动制度与‘双减’政策深度融合,以共育凝聚合力,鼓励学校创新实践,探索‘心理委员+班主任+专职心理教师’三级联动模式,织密心理健康的防护网。”

“一直以来,双流区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加强专业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配置。”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谭红在发言中谈到,全区现有专业专职心理健康教师144人,全区所有中小学均已建成“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并规范开展了心理辅导工作。

2024年双流区成功创建了四川省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引领区”。谭红表示,当前双流区正以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的建设为引领,不断完善全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不断探索提升区域心理教育的专业教师培养,有序推进双流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做细。

26年的实践与探索

棠湖中学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中小学怎样有效落实心理健康工作?怎样加强班级心理委员队伍的建设?棠湖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工作)陈玲分享了“棠中答卷”。

陈玲副校长从心理评测、心理课程、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管理体系、三级监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棠湖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设情况。

据了解,棠湖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较早,1999年学校聘请了专业的心理老师,2004年成立心理教研组,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2010年被评为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成为成都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搬入新校区后,2021年棠湖中学建成“四位一体”学生发展指导中心,2023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案例获得全国优秀奖。

在长达26年的实践与探索中,棠湖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闭环管理机制,从学生心理问题识别到分级预警、分级管理、追踪管理,环环相扣、层层落实,开创了从单一学科、单个咨询到多元融合、全面指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之路。

《成都市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指导手册》发布

进一步促进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校际交流共成长,经验互鉴促提升。围绕“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设”主题,双流区多所相关工作开展较好的学校进行了展示汇报。

成都市双流区圣菲学校进行了“心理委员的选拔”的主题展示;双流区棠湖小学进行了“心理委员的培训”的主题展示;双流区教科院附属学校进行了“心理委员的使用”的主题展示;棠湖中学展示了创新朋辈互助模式“丛桂夜话——寝室互助活动”,四所学校的经验与成效,为全市中小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双流范本”。

会上,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与艺体教育研究所所长曹璇发布了《成都市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指导手册》。她谈到,“朋辈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在全市中小学推广了三年,形成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成都市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指导手册》将对“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工作意义、工作内容进行指导与规范,同时也收录了优秀学校的案例、工作表格,为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提供参考。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