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构建终身美育的文化沃土 郫都区公益艺术课堂托起群众梦想舞台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郫都区唐昌街道文庙社区的公益文化惠民演出现场,一支年龄大多超 40 岁的舞蹈团成为全场焦点。她们身姿挺拔如松,笑容明媚似阳,一曲精心编排的《清风徐来》舞毕,台下掌声雷动、喝彩不绝。这支活力四射的队伍,正是郫都区市民公益艺术课程培育的中国舞舞蹈团。从零基础的 “艺术小白” 到聚光灯下的 “舞台新星”,她们的蜕变之路,生动勾勒出公益艺术教育在城市文化肌理中留下的温暖印记。

从公益课堂到聚光灯下:一场零基础的华丽蜕变

舞蹈团的成员们,最初都来自郫都区市民公益艺术课堂的舞蹈基础班。作为面向全市居民的免费惠民工程,该课堂自启动以来,便以专业师资与多元课程体系(涵盖声乐、舞蹈、书画、器乐等十余类),成为市民叩响艺术之门的 “金钥匙”,尤其在中青年群体中积累了超高人气。

“我们不只教技巧,更要搭建桥梁。” 郫都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益课堂在普及艺术技能的同时,格外注重为有潜力、有热情的学员铺设成长阶梯。这支舞蹈团便是理念落地的鲜活案例 —— 从基础班选拔出的中青年女性学员,通过进阶课程系统训练,最终形成了具有专业水准的表演团队。

舞台赋能人生:舞蹈点亮中年新生活

排练厅的镜面见证过她们的笨拙起步,聚光灯下的舞台则记录了她们的自信绽放。公益项目构建的 “学习 + 展示 + 提升” 三维成长体系,让团员们的生活发生了悄然却深刻的改变。

“这辈子没想过能登舞台!”52 岁的团员李大姐擦着额头的汗,眼里闪着光,“以前只敢在电视里看别人跳舞,公益课堂不光圆了我的学习梦,还让我人到中年站在了聚光灯下。每天排练虽然累,但浑身是劲儿,姐妹们一起抠动作、练表情,感情比亲姐妹还亲,现在觉得日子天天有奔头!”

这样的心声在团里并非个例。不少成员坦言,舞蹈不仅让她们身姿更矫健,更重要的是找回了年轻时的活力与热情,家庭氛围也因这份积极向上的爱好变得更加融洽。

公益沃土育美育:让艺术之花绽放在每个角落

在郫都区,市民公益艺术课堂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教学范畴,成为滋养终身美育的文化沃土。它精准填补了中青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空白,更以舞蹈团、合唱团等成果载体,印证了 “艺术学习无年龄界限” 的真理。

从兴趣萌发到技艺精进,从课堂练习到舞台创造,这些零基础学员的每一次转身、每一个亮相,都是公益文化惠民工程普惠性与实效性的生动注脚。正如《清风徐来》的舞姿般,郫都区正以公益艺术为笔,在城市文化画卷上描绘出更加多元、更具温度的民生图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在艺术的阳光里,绽放属于自己的芳华。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