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湖小学班主任分享会:以书为舟,共赴一场滋养心灵的远航

综合
关注灯火可亲的夜晚,墨香在纸页间悄然苏醒,当喧嚣沉入暮色,有一群人用指尖摩挲出书页的沙响,将思想的星火轻轻擦亮。她们是讲台上执笔耕耘的引路人,亦是文字长河里的虔诚溯游者。让我们走进天鹅湖畔班主任专业阅读分享会,听一册哲思如何跌宕育人之道,看一行警句怎样凝作润心微光,以书为舟,共赴一场滋养心灵的远航。
共寻,阅读之美
分享会伊始,一年级二班班主任刘孝燕老师聚焦于“看见”、“理解”、“引领”三个关键词,就《班主任学生管理训练手册》里的所感所得与老师们分享。她说,作为班主任,要学会看见,和孩子对话时,需要蹲下来,用耐心和同理心解码,看见“行为背后的故事”。
通过班级文化墙、特长分享会等方式,刘老师看见孩子们多元的成长节奏。在她看来,要学会理解孩子,透过现象看到学生行为表现的身心因素。“‘看见’和‘理解’是教育的起点,‘引领’是班主任的核心使命,要努力实现从‘管理’到‘赋能’的行动升级,让‘约束’成为成长的脚手架,用‘连接’筑牢心灵的桥梁。”






二年级十三班班主任孙晓滢老师与大家分享的书籍是《做心平气和的班主任》。孙老师认为,“看见美”、“守护美”、“成就美”是班主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作为班主任,心平气和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教育的定力。真正的教育也不在说教,而在体验。作为老师,不仅要用平和之心看见每个生命的独特光芒,更要用包容之眼发现成长路上的细微美好。




源于对百年前的教育哲学对今日是否已经过时的思考,三年级二十四班胡月老师开启了探索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的道路。在认识到“学校即社会”理念对班级德育深刻影响的基础上,她认为,要把班级变成真实社会的缩影,提倡“在做中学”,同时,重建民主型师生关系。她表示,教育的目的在于过程之中,相信真正的品德,永远生长在孩子与生活碰撞的火花中。



四年级八班班主任罗宇瑞老师用一本“会讲故事”的书,带大家走进AI的世界。在阅读完《图解人工智能》这本书后,罗老师就人工智能的基础、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的前沿与老师们分享。她说,作为老师们,要和孩子们“聊未来”,而不是“怕未来”,用“科学思维”滋养“成长智慧”,将孩子培养成有温度、有韧性、有创造力的人,要善用科技钥匙,开启孩子的“新视界”。



陈曦老师分享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他表示,要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即关注心灵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向教育规律靠拢,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探索属于自己的答案。老师们也要用理性思维解决教育问题,用人性温度软化制度刚性。






阅见,共享美好
老师们的阅读分享结束后,本次活动的特邀专家彭建老师为老师们进行了指导。彭老师立足于天鹅湖小学的校训“看见你的美”,阐述了在此次分享会上,他所感受到的“美”与“看见”。
他表示,小学班主任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开展班主任专业阅读交流活动能够为班主任工作开阔视野打开格局,颇有助益。彭老师建议,班主任读书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德育案例,借助书本理论切实解决的班级问题,让阅读反馈更加具体化。






阅读分享会的最后,周学静校长也分享了自己的阅读领悟。她说,在这个与AI共舞的时代,虽然AI能够在海量的知识中快速提取关键信息,但人和人对话时所传递出的表情、动作、情感等,都是AI所不能及的,作为老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表达,把输入变成输出,带孩子们进入阅读与思考美好世界。
周校长表示,在这个AI速成时代,深度阅读能力更加难能可贵。班主任深耕班级和课堂的同时,更要走向更广阔世界,站在巨人肩膀上,成为心胸开阔的班主任,并在繁杂的工作中,寻得一方心灵宁静的角落。



当书页合拢,余韵仍在心间徘徊,愿这缕书香长伴星月。
当你在晨光中展开课本,当你在灯下批阅成长,总有一行字、一束光轻轻托起每个孩子飞翔的翅膀。
步履未停,阅读不止,下一程山水,我们依旧以书为杖,在育人长路上,共守这方思想的苍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