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生涯启航,德育护航:玉林中学第九届“双主”研讨会为教师“充电”!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面对新时代“双减”“双新”改革深化与五育并举的迫切需求,德育工作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为破解德育实践中的深层挑战,锻造兼具学术能力与育人智慧的教师队伍,8月27日-28日,成都玉林中学2025年暑期教师集中培训暨第九届“双主”研讨活动在芳草校区音乐厅举行。本届研讨会以“融汇‘双主’智慧 赓续学术基因”为主题,不仅有玉林中学特色“主体德育”的课题研修,还有课堂教学策略的深度探讨,通过专家讲座、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等形式,探索“回归知识脉络的问题情境教学”与生涯教育的实施路径和校本创新,为全体教师注入专业发展新动能。

明灯引路:

从德育管理到学生发展支持的转型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生涯教育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学生发展指导理念?为什么学校要进行生涯教育?如何开展高中生生涯教育?成都市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学生发展研究教研员,高新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四川师范大学校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邹林带来《筑牢素养根基,点亮生涯明灯——关于学生发展指导校本化实践的思考与行动》主题报告。

邹林老师通过政策解读和案例分析,强调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她认为,中学传统“德育处”的管理形式应该向“学生发展中心”的一站式支持转型。

邹林老师从内涵与外征、目标与实施途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展示了高新区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建设成果。同时,她通过调研数据和具体案例,对中学开展生涯教育提出了建议:学校要利用AI测评等工具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外部探索,推广全员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共同努力!”邹林老师的汇报引起了许多玉林中学老师的共鸣。

破壁融合:

打造“核心素养+生涯教育”的育人新范式

“我们一直非常认可‘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的德育理念,学生发展中心也正在积极探索核心素养和生涯教育的融合。”玉林中学团委副书记吕茜老师谈到,“本质上讲,这种融合是把面向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转化为个体终身发展的路径设计与行动方案。它不是简单的把核心素养贴在生涯课的清单上,而是用生涯课的情境让核心素养落地。”

据吕茜老师介绍,玉林中学已经开展了三方面的探索:

首先在精神引领方面,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通过团课、班会课、主题微课、升旗仪式等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通过科创类的校本课程、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通过“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其次在理论支持方面,学校聘请专业的生涯规划指导老师构建生涯规划体系图谱,开设学科融合课程,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

比如融合信息技术和劳动教育的软件绘画课、3D打印课、激光雕刻课,融合历史和劳动教育的画像砖课,融合地理和生物的景观生态设计课等等,让学生在落实学科素养的过程中接触到各行各业,从而进行生涯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玉林中学整合资源开发了特色“iDream课程”,该课程邀请行业领军人物进校与学生分享从业经历,传递行业资讯,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帮助;还有特色“家长课堂”——琢玉360行,邀请各行各业的学生家长进校做讲座,将行业理解传递给学生,家校合作共育人才。

最后是实践赋能方面,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其中非遗社团、美食社团、科创社团都与生涯教育相关。同学们通过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接触到非遗工艺品制作,接触到烘焙和烹饪,接触到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还有不少学生参与科创大赛获奖,在“动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不仅如此,学校还有志愿服务和研学课程,校企地三方携手,让同学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实践的大课堂里提升综合素养,开展生涯规划。

此外,玉林中学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入选四川省“英才计划”,这些品学兼优、热爱科学的高中学生分别走进了川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高校,在科学家的指导下,进行基础学科研究活动,提前体验大学生活,为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多维协同:

终身发展视角下的“玉林中学答卷”

在研讨会上,玉林中学教师任怡安以心理教师视角进行了《唤醒内在力量:基于心理测评的自我认知指导实践》的主题分享,教师杨自强以班主任视角进行了《家校共育·生涯同行——班主任赋能家长的分学段生涯指导策略》,德育辅导员温仕兰以管理视角分享了《系统建构:学生发展课程的顶层设计与教师赋能》。多角度、全方位深化德育创新实践,为教师专业发展领航。

新学期即将到来,玉林中学还重磅发布了初中和高中的生涯教育课程。学校结合各年级特点,从课程理念和目标,课时规划,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安排,打造核心素养+生涯规划的创新模式,让德育工作走出“玉林特色之路”。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