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同时考入牛剑 这位爸爸讲述语言与养育关键

综合
关注“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我们是否还要学好英语,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开学伊始,结合《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全国“十二五”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组专家,国内磨耳朵理念提出者王湣在成都举行公益讲座。
8月31日,在社会充满升学焦虑的当下,这位英语启蒙教育先行者与“牛剑爸爸”向大众讲述了新高考、北京新中考背景下,英文学习的未来趋势与家长应该具备的心态。
“人工智能+”时代
更需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国内早期践行英语启蒙与二语习得,王湣被称为安妮爸爸,因为家中女儿安妮今年被剑桥大学录取攻读语言类研究生,儿子也获得牛津大学录取通知书,特别开启针对家长的公益分享讲座。

从政策角度,他分析到,从2019年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开始对接雅思,用出国的要求来评价英语能力;2022年的新课标对英语核心素养导向、分级体系调整和词汇量要求提升;再到2025年全国首个新中考落地北京,取消小四门,英语听说占据40分……这些“风向标”都表明了英语学科不该只被当做知识来学,它不是记忆、背诵、刷题就能够解决,而该作为语言能力来习得与运用。
“从铁路联通、港口建设,电商发展,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主导的国际化时代已然到来,在人工智能+时代,国家的企业、社会、知识、文化、价值观更需要利用英语去向世界传达的,“安妮爸爸”在讲座中说,不管AI工具如何发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仍然是未来学生要具备的能力。
如何高效学习英语?
结合脑科学、抓住认知规律
现场,不少家长表现出养育焦虑,看到其他家孩子能流利阅读,就着急孩子为何不能快速表达或看到英文版的《哈利波特》。安妮爸爸表示,这不仅是英语学习的困难,更是家长心态的问题。

作为参与国家儿童英语启蒙研究的专家,王湣表示,成人学习英语可能没有捷径,但结合人脑科学认知发展规律,能找到儿童高效学习的模式。第一,要抓住敏感期,也就是低龄开始;第二学习模式要正确且循序渐进,学龄前用母语建构,学龄后用二语习得的方式,先有足够大量的输入,再进行自然拼读、分级阅读,积累大量可理解输入,不能把语言当做知识点去学习;第三,路线要科学清晰,一步一个台阶且坚持输入。

当家长们围着安妮爸爸签售他在2011年即出版的《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时,他仔细回答家长们的问题,反复强调语言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抓住认知发展规律,抓住语言习得规律、抓住坚持不懈“三个要点”。
“牛剑爸爸”:
善用巧力而非填满孩子时间

从家长们心中的“安妮爸爸”变为“牛剑爸爸”,不少家长从四川德阳、南充等地驱车前往成都公益讲座现场,期望王湣讲授教育儿女的“宝藏真经”。

针对目前家长孩子容易陷入的“目标焦虑”,他给到大家5条养育孩子的行动建议。
用工具:在互联网时代,地域差异带来的信息差距缩小,首先,家长应调整心态,充当孩子学习的引领者,自己也要站在AI发展的前沿。
调心态: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放开让孩子尝试喜欢的事物,给孩子留出时间感受世界,不要过度填满孩子的日程。
抓节点: 利用学习敏感期规划好孩子的学习节奏,以英语为例,小学分阶段无痛学习,为初中的多学科学习争取时间。
树目标:培养孩子的事业远见,引导孩子树立长远目标。
做执行:最后是督促孩子脚踏实地,具备扎实的执行力。
安妮爸爸表示,成功的教育都是规划出来的,当然父母的执行是孩子的榜样,期望安妮花能为更多家庭提供高效学习的辅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