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蚊”扰破局战!天辰路小学学子借力PDC项目智创校园防蚊妙策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025年夏季,全球基孔肯雅热疫情警报持续拉响,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病毒传播,约 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截至7月26日24时,广东省累计报告4824例本地病例。

从课间困扰到科研课题

成都高新区天辰路小学优秀少先队员高天辰同学,既敏锐关注到全球基孔肯雅热疫情这一公共卫生热点,也留意到课间休息时,自己和同学总被绿化带旁的蚊子“偷袭”——这个校园小困扰,恰好与“白纹伊蚊传播风险”的大背景相呼应。

在天辰路小学推行的PDC项目式学习中,这样的观察被直接转化为研究课题,让知识探究扎根于真实问题。这份源于现实的思考,再加上PDC项目“鼓励自主提问、支持动手验证”的学习方式加持,让他对校园防蚊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探索,有了更迫切的需求与更清晰的方向。

他利用课间及放学时间,对校内绿化带、操场角落、教学楼阴面等区域进行蚊虫密度监测,记录不同时段的蚊虫活跃度。“我们发现积水处和茂密灌木丛是重灾区,特别是雨后的花盆托盘,24小时就能滋生蚊幼虫。”通过数据可视化分析,他绘制出校园蚊虫“热点分布图”,精准定位了6处高风险区域,这与国家疾控部门强调的“清除积水是防蚊核心”理念不谋而合。

跨学科防蚊方案的诞生

在郑瑞雪老师的指导下,高天辰同学将科学课学到的昆虫知识、数学课的数据统计与美术课的设计思维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环境改造+生物防治+行为干预”的三维防蚊策略。他借鉴专业防蚊指引中“撤除花盆托盘”的建议,创新设计出 “倾斜式透水托盘”,既保留浇水功能又避免积水;在绿化带边缘种植薄荷、驱蚊草等天然驱虫植物,替代化学药剂;设计卡通防蚊宣传海报张贴于教室各处,以“蚊子偏爱深色衣物”等趣味科普知识,引导同学们改变穿着习惯。

“最难忘的是测试驱蚊效果的那两周。”高天辰回忆道,他将校园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实施全套方案,后者保持原状。结果显示,实验组蚊虫叮咬事件明显减少。这套方案最终被学校采纳,纳入《校园蚊媒防控手册》,在PDC项目式学习成果汇报会上获得电子科技大学专家李镇兵博士的高度评价:“体现了完整的科学探究闭环”。

教育创新应对公共卫生挑战

成都高新区天辰路小学这场防蚊实践恰逢其时。据健康中国发布的指南,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均通过伊蚊传播,夏季为高发期,而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正是防控重点区域。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PDC 项目的核心是培养‘问题解决者’。当孩子们能用科学方法应对蚊虫这样的现实威胁,就是在积累未来守护公共健康的能力。”目前,高天辰设计的“校园防蚊三步骤”——清积水、种香草、巧避护,已在全校推广。

随着全球虫媒病毒威胁加剧,天辰路小学的实践证明:教育不仅能传授知识,更能培育应对危机的智慧。正如高天辰在项目总结中写道:“原来赶走蚊子的不只是杀虫剂,还有我们每个人的科学思维。”当少年科研遇上公共卫生挑战,课堂里萌生的创新种子,正成长为守护健康的绿色屏障。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