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共探融合创新 海口市美兰区教育代表团莅临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交流访问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九月风清,秋阳正好。9月24日,一场跨越山海的教育对话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园内温情开启。以海口市美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海,总督学刘兵率领的50余位教育管理干部代表团莅临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参访交流。实验学校校长邱华带领副校长高涛、校长助理童培杰等校级领导班子陪同走访。此次交流,旨在呈现九年一贯学校在顶层设计下的学校五育互育课程建设及融合教育创新实践情况,为两地基础教育共赴优质、共同合作寻找机会。

01

校园参观:

沉浸式感受狮山育人特色

参访伊始,代表团跟随校园解说小组走访校园文化,行政处副主任杨婷婷做解说主讲。从锦云厅到感恩教育基地“孝道园”;从“狮山号”小火车到攀岩场;从“可回收物中转站”到“春之声”雕塑,每一处校园景观都暗藏教育巧思,每一个角落都彰显着实验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办学特色。

深度交流:

多维度探寻优质教育实践

02

校园参观结束后,代表团移步室内就座,行政处主任刘魏丹主持交流活动。

邱华校长致欢迎词

学校邱华校长致欢迎词。她代表学校对海口市美兰区教育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学校自复办初中以来,无论是管理机制的精细优化,还是课程内容的迭代升级,始终围绕“建设一所优质、美好、温暖的九年一贯制典范学校”的办学愿景稳步前行。

童培杰校长助理作主题分享

随后,童培杰校长助理以《学校办学情况介绍及学校理念和发展规划》为主题进行交流分享。他围绕学校发展核心脉络,既系统梳理了学校现阶段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办学成果等发展现状,又深入阐释了学校核心理念背后的教育逻辑与价值导向,为代表团清晰呈现了学校从历史积淀到未来蓝图的完整图景。

陈小磊副校长作主题分享

陈小磊副校长带来《落实义务教育高质量实施——学校课程方案的设计、撰写和学校实践》主题分享。他从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出发,系统拆解了学校课程方案的核心逻辑框架,细致讲解了方案从顶层设计、撰写打磨到落地实施、效果评估的全流程细节。分享内容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性,为代表团探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建设路径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高涛副校长作主题分享

高涛副校长围绕《五育融合汇狮山,九年一贯促成长——学校“融HUI”德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展开深度分享。他指出,“五育融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路径,实验学校多年来聚焦“融HUI”德育课程深耕细作,通过持续的实践探索与迭代完善,已构建起一套兼具系统性、创新性与本校特色的德育育人体系,从课程目标、内容设计到实施路径、评价机制,全方位为学生的品格塑造与全面成长筑牢根基。

03

总结展望:

凝聚共识共绘教育新篇

卢文坤校长总结发言

活动最后,海口市三江第二小学卢文坤校长对此次交流活动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实验学校从宏观规划到课程落地、再到学生活动融合创新的做法令人深受启发。同时,也表达了期待未来与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基础教育优质发展新路径的愿景。

附:交流反馈:

海口市英才滨江小学:带着学习与期待走进贵校,短短半日的交流,内心满是“温暖”与“美好”。感谢贵校的无私分享,诚挚邀请贵校同仁到我校交流,让友谊在互学互鉴中升温,共谱教育美好故事。

海口市白沙门小学:贵校从顶层设计出发完善管理制度,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尤其是课程体系建设的精细化程度,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海口市美灵小学:一进校门便被浓厚的人文氛围打动,教室外的学生创意文化墙、实验室里师生专注探索的身影,让“知行合一”的理念具象化。好的学校不仅传授知识,更用心为孩子搭建成长桥梁,这份对教育本质的坚守令人动容。

海口市美兰实验小学:贵校系统化的课程建构逻辑清晰、实践扎实,为我们的课程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海口市海甸小学:贵校办学管理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以生为本”,融合教育实践尽显“和合之美”,让人印象深刻。

山海相连,教育同心。此次海口市美兰区教育代表团的参访交流,不仅为两地教育同仁搭建了深度对话的桥梁,更打通了教育理念互鉴、教学经验共享的通道。未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加强与各地学校的交流合作,携手更多教育同行共探教育新路径、共赴优质教育新未来,书写教育事业发展的美好篇章!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