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面团塑万象 指尖承古今 成都市建设路小学举行“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一团素面,

七巧匠心。

指缝间流淌的,

是人间百态的温润;

掌心里端坐的,

是千年不散的灵魂。

最柔软的材质,

塑出了最坚韧的传承。

建小“非遗进校园”活动又有新体验啦!

依托枫景社区非遗资源,施明宽面塑工作室的老师们走进建小枫林校区,与学校携手开展了一场非遗面塑体验活动。这既是校社共育的生动实践,亦是让非遗从传统土壤生根、向校园新苗传递的文化接力。

当古老技艺与稚嫩双手相遇,传承,便在指尖悄然发生。

初见惊艳:面团里的“七十二变”

“哇!好漂亮啊!”,老师们带来的面塑作品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

展台上,那神气活现的哪吒,神形兼备的龙头,娇艳欲滴的水仙,栩栩如生的人偶……全都由普通的面团“幻化”而成。

工作室周老师举起面塑作品笑着介绍:“在匠人们手中,面团能变成世间万物。这就是咱们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面塑,也叫‘捏面人’,它最早起源于汉代,分北派豪放、南派细腻,唐代已有面制俑流传至今。如今,面塑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施明宽老师承古创新,更将面塑与巧克力、翻糖结合,让这项老手艺走出国门,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童心塑趣:巧手捏制百态熊猫

孩子们最兴奋的动手环节来了!

周泽鑫和张谊翔两位老师教孩子们亲手捏制国宝大熊猫。孩子们目不转睛、看得仔细、听得认真。操作开始了,大家虽迫不及待,但一双双巧手小心揉捏,一个个眼神里满是专注。两位老师也走到孩子们身边耐心指导,还不时俯下身子,手把手教孩子调整捏制的动作。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孩子们细微的呼吸声和面团在指尖轻轻摩擦的声音。

孩子们化身“面塑匠人”,用心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一只只形态各异、充满童趣的“个性熊猫”陆续诞生!有的端正坐着,有的歪着脑袋,虽不完美,却独一无二。孩子们举起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教室瞬间变成欢乐的海洋。

润物无声:文化自信悄然生发

学习色彩运用、线条表达、构图等基础技巧通过引导和激发孩子们的创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此次与面塑技艺接触,让“非遗”不再是书本上的陌生词汇,而成了可感可触的亲身体验。孩子们在揉、捏、搓、捻之间,解锁指尖乐趣,触摸传统技艺的智慧与温度。

小小的面团,悄然间在孩子们心田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这份指尖传承的记忆,必将伴随他们成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美的光芒!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