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段衔接 思政育人谱新篇 青羊区开展高质量思政课堂一体化研讨活动

综合
关注秋意渐浓,教研正酣。日前,“青羊区高质量思政课堂一体化研讨活动”在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举行。本次活动聚焦“学段衔接与教学创新”,汇聚区域思政教研员、学校领导及各校教师代表,通过课堂展示、说课研讨与专家引领,共同探寻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路径,推动区域思政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
初中阶段
王波老师执教《参与民主生活》一课。王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情境,组织小组讨论与模拟民主实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主的内涵与形式。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踊跃,在真实参与中提升公民意识与民主素养,充分体现了思政课的实践魅力。



高中阶段
龙云涛老师围绕高三复习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展开说课。龙老师以新课标为引领,系统梳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等核心概念,注重引导学生从“理解联系原理”向“运用联系原理”分析时政。课堂中融入九三阅兵、中国国防建设等国家战略案例,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升级,强化政治认同与理性思辨能力。


针对初高中学段衔接,龙老师特别强调:从初中“联系的简单举例”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最终实现“理论—认知—实践”的贯通。层层递进的设计,既夯实了知识基础,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初高中思政课的有效衔接、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学资源的整合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教研员佘小林老师对两节展示课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初中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以及高中课的逻辑性与思辨性。佘老师强调,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打破学段壁垒,加强教师间的沟通协作,既要关注各学段的教学重点,也要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连续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和高中政治教研组在日常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段衔接与教学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常态化教研机制。
集体备课常态化
每周开展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与重难点,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与递进。

跨学段联合教研:定期组织初、高中思政教师联合研讨,围绕“知识衔接”“能力过渡”“素养贯通”等主题深入交流。

情境资源库建设
开发并整合真实案例、视频素材与实践活动,构建“情境教学资源库”,助力课堂实效提升。


学生活动课程化
在不同学段开展“学宪法手抄报”“讲宪法微视频”“宪法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参与中提升公共意识与法治素养。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应在初中教学中注重情境创设与价值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政治认同与公共参与意识;高三阶段则应强化知识整合与能力迁移,提升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次活动以课堂为镜,以研讨为桥,展现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团队智慧。学校思政教师将继续以课堂为主阵地,深化教学研究,强化衔接意识,创新育人方式,共同为区域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