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都在“米酒”里!龙泉西川汇学校五大学科联动PBL,玩真的!
综合
关注在龙泉西川汇锦都学校,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场场唤醒内驱力、激发创新力的探索之旅。我们深信,或许一堂课,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真正的学习状态。
这个秋天,初中部的同学们便亲历了这样一场深刻的学习变革——一场为期两周、横跨五大学科的PBL项目制学习《米粒到佳酿》。
·什么是真正的跨学科融合教学?
·它不是简单的学科拼凑,而是以真实问题为纽带,让各学科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交融、相互促进。
PBL项目制学习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完美载体。通过《从米粒到佳酿》这样的真实项目,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问题的发现者、研究的参与者和解决方案的创造者。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培养的是提出问题的勇气、主动思考的习惯、团队协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智慧。当学习变得有意义,内驱力便自然生长——孩子们不是因为考试而学习,而是因为需要而学习,因为热爱而探索。
在历时两周的《从米粒到佳酿》项目中,五大学科在小小一坛米酒中实现了完美融合:
·历史学科中,同学们追溯酒曲与华夏农耕文明的千年渊源,叩问:“古人是如何发现这种神奇的发酵魔法?”以此开启了整个探究之旅。
·地理课堂上,孩子们分析南北水质、气候对酿酒的影响,团队协作探究“什么样的水土能孕育最优质的酿酒原料”,在讨论中深化理解。
·生物实验室里,学生们观察酵母菌的奇妙发酵过程,控制温度与时间,在一次次失败中调整方案,见证淀粉到糖的甜蜜蜕变。
·美术设计中,小组合作设计瓶贴与包装,将东方美学融入设计,让传统美食穿上时尚外衣。
·语文应用上,学生们字斟句酌,撰写产品故事与推销文案,让字句间流淌着文化的温度。
能力在实践中的自然生长
当知识走出课本,便有了真实的生命力。
从蒸米、拌曲到封坛,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严谨的态度;记录温度、观察发酵,每一次失败都是宝贵的经验。“为什么我的米酒没有发酵?”“如何让包装更吸引人?”这些真实的问题激发着孩子们主动思考、寻求答案。
制作好的米酒最终成为商品流入“市场”。同学们化身品牌主理人,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如何“吸引眼球”——设计视觉包装、撰写产品文案,把一瓶瓶米酒打造成有故事、有温度的“文化产品”。
提出问题的敏锐、主动思考的深度、团队协作的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可贵品质,都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生长、成熟。
这样的PBL项目,并非偶尔为之的特别活动,而是龙泉西川汇锦都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打破传统课堂边界,以真实问题为起点,以跨学科融合为路径,以学生成长为归宿。在这里,知识不再割裂,能力不再空谈,每一个孩子都在动手、动脑与动心中,成长为完整的、立体的人。
我们相信: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不是重复,而是创造。当孩子们在项目中主动提出问题、深入思考探究、携手团队协作、创造性解决问题时,教育就在自然地发生。
米酒的醇香终会散去,但这份在项目中滋长的综合素养、团队精神与文化自信,将长久地沉淀在每位亲历者心里。
龙泉西川汇,正以这样的日常教学,重新定义学习——让知识流动起来,让思维跨越边界,让教育,真正成为一场充满惊喜的酿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