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藕王、鱼王大PK!成都这所学校初冬限定版“泥塘派对”欢乐开启!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不是鱼买不起,而是自己抓的更有意义!”

“今天我们每个家庭争取带一条鱼走!”

三原湖畔,“啦啦队”在岸边大声地呐喊加油,“挖藕捕鱼选手”在湖里撸起袖子加油干!

又到了三原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三原)的“丰收季”,11月8日,学校一年一度的捕鱼采藕劳动教育课程如期举行。初冬时节,寒意渐起,广阔的三原湖里,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不同于其他学校流于形式的劳动课,三原的劳动课是真“劳”真“干”,湖底淤泥夹杂着浅浅的湖水,与真正的藕塘农田并无二致,给采藕捕鱼“上了难度”。但这难不倒聪明能干的三原学子,同学们穿上专业的下水服,扛起捕鱼网,在家长们的配合下,下河开捞!

他们分为红、蓝两队打“团队赛”,有的人小心翼翼地穿梭在藕塘里,聚精会神地寻找大鱼的踪迹;有的人弯腰在池底摸索,探寻莲藕的根系……溅起的泥点落在家长和学生的头上和衣服上,没有人嫌脏嫌累,只有脸上露出的快乐和满足。每当他们捕到鱼,岸上的“亲友团”都会爆发出欢呼和掌声,连湖边的鹅和鸭子都为他们喝彩,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氛围其乐融融。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辛苦劳作,同学们开心地抬着“战利品”上岸,合影、称重、评选出“鱼王”和“藕王”,学校领导为他们颁发奖牌。

这些“丰收硕果”都将无偿分享给家长和同学们,为挖藕捕鱼活动增添了满满的温情和教育深意。

“捕鱼采藕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快乐的劳动盛会,也是校园农庄课程的一个环节。”三原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初中部校长廖骏驰谈到,“我们提倡项目化、活动式的学习方式,希望通过真实的情境、丰富的活动,调动同学们积极思考,全面参与,在亲自动手和团结协作中,发现自我、实现成长。”

廖骏驰副校长表示,今年的冬捕活动以“家庭”为单位,“既有一个个小家庭,也有一个班级一个班级的中家庭,还有中学和小学部在一起的大家庭。”他希望“三原一家人”通过热闹的活动,体会到劳动的智慧和力量,在团结协作中共同收获劳动的美好。

据了解,参加此次活动的有三原初二年级和附小六年级的学生、家长代表,均为自愿报名,名额“非常抢手”。

“我们今天玩的非常开心!希望学校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获得“鱼王”称号的初二9班学生家长说,此次活动他们捕获了许多大鱼,体验了丰收的快乐。

不仅如此,采藕捕鱼也是三原探索学科融合教育的创新举措。

在活动开始之前,初二年级的生物老师就已经给同学们开展了前置课程《三原湖生态系统研学调查报告:以莲藕为核心的结构与功能探究》,带领同学们识别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与非生物成分,明确生活在三原湖里的鲤鱼、鲫鱼的生态角色;观察并分析了莲藕的形态结构,解释其对水生环境的适应机制;理解莲藕与鲤鱼、鲫鱼的相互关系,深化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认知。

同学们也交上了丰富多彩的前置课程作业。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还需要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报告”,通过项目式学习,让书本知识“活”了起来,使课程形成了闭环,将劳动教育与生物学科融合,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