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以“蓉城智碳”为笔 绘就生态环保新图景 立格实验附小在行动!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双碳”与“两山”理念的战略背景下,基础教育正将生态蓝图转化为实践行动。以“蓉城智碳”为本土抓手,成都立格实验学校附属小学自2021年起,立足校园、辐射社会,开展了“保护母亲河”白河污染调查与治理实践、白河生态艺术创作行动、锹甲家园搭建、废纸板再生等活动,让国家生态纲领与本土低碳理念,化作学生手中的标本、脚下的巡河路,为生态文明教育落地写下生动注脚。

白河污染调查与治理实践:

以科学探究守护母亲河

自2021年起,附小二至五年级的孩子们持续开展了白河污染现状调查及治理研究。他们每月巡河记录污染情况,运用试纸与检测溶液监测不同河段水质,问卷调查、实地采访周边居民了解白河生态情况。融合多学科知识,以科学思维推动实践,学生建立环保理念,形成系列成果,强化守护母亲河的责任担当。

校园植物多样性探索:

以多维调研,守绿植共生

依托对白河的前期研究,附小师生聚焦校园生态,开展校园植物多样性探究。学生通过问卷、采访、网络查阅、AI助力、调查校园植物、制作标本,测量不同区域湿度探究环境与植物丰富度的关联。

分高低年级设计任务,低年级侧重观察记录,高年级完成对比生态缸设计与数据分析,优化生态缸养护问题,将生态认知延伸至植物保护,践行和谐共生理念。

立格耘心生态聚落置:

融自然科技,造手工生态美学

附小科学教师团队以“自然共生,手工造梦”为核心理念打造了《立格耘心·生态聚落》装置。选用树枝、苔藓等自然材料,融入灯光、发电组件,打造风格各异的微型建筑群落。借鉴传统工艺增强材料耐用性,通过动态光影模拟昼夜交替,以可持续能源原理注解生态主题,传递自然保护与手工匠心,唤醒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诸葛文化双碳实践:

以传统智慧赋能河道保护

“诸葛在蜀”主题活动中,学生研学诸葛旧居与陈列馆,探寻诸葛亮植桑护水的生态实践,解码木牛流马连杆原理。针对河道浅滩垃圾清理痛点,用废旧材料制作“拾荒巧臂”与环保艺术画,录制诸葛环保故事、制作有声明信片。以“文化溯源—技术探究—创意物化—生态行动”流程,将传统智慧转化为环保工具,践行“小河长”职责,传承文化并深化双碳实践。

废纸板再生生态房屋项目:

变废为宝,传低碳生活理念

依托保护母亲河“碳”索联盟项目,二年级孩子们开展生态房屋设计与推广活动。学生以废纸板为核心材料,制作融入节能、资源循环理念的生态房屋,直观普及废旧资源回收知识,引导师生养成循环利用习惯,推动绿色环保氛围形成。

锹甲家园共建研究性活动

以问题驱动,践生态探究

从2023年开始,附小面向三至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为锹甲寻找一个家”研究性活动。学生从观察锹甲特征、确定课题入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校园实地考察与标本制作,通过生态缸模拟、跟踪优化、联通筛选适宜环境,最终完成校园改造与研究报告。以锹甲生存为核心,在小组合作与实践中,学生建立生态环保理念,培养科学思维与责任担当。

白河生态艺术创作行动:

以画笔传递低碳理念

“蓉城智碳·保护母亲河”主题下, 2-4年级学生开展艺术赋能低碳行动。以白河生态保护为核心,将生态知识、低碳理念与美育融合,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呈现白河自然人文价值,思考水质污染、垃圾堆积等生态问题。联动家庭参与实地调研,让学生在艺术表达中探索低碳解决方案,推动家校社协同,以艺术为载体传播智碳理念,助力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白鹭湿地保护瓷板画宣传:

以传统工艺传递生态理念

白鹭湿地保护瓷板画以“创作+展览+互动”多元形式为核心,通过传统瓷板浮雕工艺载体让湿地与鸟类保护理念走向公众。公众通过参与白鹭主题瓷板浮雕画创作、展览观赏及互动活动,深入了解保护河流湿地、维护白鹭栖息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增强其生态保护的参与感与认同感。这些举措为推动形成关注湿地、守护鸟类的社会氛围奠定基础,让湿地保护与鸟类守护意识从艺术场景延伸至社会各界。

孩子们每一次实地考察都藏着对自然的敬畏,每一件创意作品都承载着绿色的期盼。这些生态实践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用科学思维解决环境问题,更在心中种下了责任与共生的种子。愿这份对生态的热爱持续传递,让家校社携手同行,把环保行动融入日常,用点滴努力守护共同的绿水青山。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