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聚焦意义赋能与学科实践 专家齐聚成都树德中学共话创新人才培养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当ChatGPT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智能”,学校究竟要教什么、怎么教,才能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变化?这些都要求教育要从“知识导向”向“素养导向”转型……

11月14日,成都树德中学第39届教育教学研讨会暨2025年成都树德中学教育集团、四川省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成都树德中学教学联盟校主题活动在树德中学光华校区举行。省内外教育专家、知名校长、名校老师从“知识的意义”层面探讨课堂改革和学科实践,共话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回应人才培养的时代之问,树德中学凝结多年“整全育人”的理念探索与实践经验,在研讨会上重磅发布了《整全育人 温暖学生的创造人生》《树德之道 人工智能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树德中学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一体化贯通培养读本》三本著作,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供值得借鉴的“树德方案”。

此外,本次研讨会还设有国际教育分会场,以“看见、赋能、成长:教育发生的三重奏”为主题,于 2025 年11月13日下午在成都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举行,助力国际教育本土实践的创新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领导致辞领航指路

四川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四川省教育学会会长崔昌宏在研讨会上致辞,他谈到三点思考:一是聚焦立德树人,深化意义赋能;二是改革育人方式,夯实科学实践;三是善用人工智能,引领变革范式。

四川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何庆在致辞中强调了加快育人方式转变的重要性,他希望与会学校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系统提炼各校在意义赋能和学科实践等方面的成功做法,为全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成都市教育工委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总督学石斌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成都市教育局认真落实纲要精神,聚焦“中小学贯通式培养,推动选拔导向向成长导向转变”,聚焦“高质量课堂建设,推动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转变”,聚焦“数字赋能,推动传统教学向智慧教学转变”。他期待本次研讨会深入探索意义赋能与学科实践的融合路径,更好地落实学科育人目标,实现滋养心灵、涵养情操、培养品格、提升素养。

树德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胡霞在致辞中总结到,此次研讨会树德中学将继续推进“整全育人”教育体系的深化路径,结合常态化的教育教学实践,深度建构“整全育人”视域下的学科实践体系,推动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与广大教育同仁携手谱写教育的新篇章。

主题活动精彩纷呈

本次研讨会主题为“意义赋能与学科实践”,成都市树德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从“知识的意义”“学科实践”“素养的培育”“教育的功能”四个部分对主题进行了解读。

研讨会上,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杨道宇带来《什么是学科实践?——本体论视角》主题讲座,他从“经验调查:学科实践的行为之维”“思维建构:学科实践的思想之维”“实践自觉:学科实践的反思之维”三个部分阐述了学科实践的含义和重要性,为老师们打开了新的教育视角,更新了育人理念。

接下来,校长论坛和学科课例展示同步展开。校长论坛上,剑阁中学、德阳中学、双流中学、树德实验高级中学、汶川中学交流分享了各校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上的探索与实践。

同时,来自浙江温州中学、江西师⼤附中、福建同安⼀中、南京⾦陵中学、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成都树德中学的10位教师带来了高中语文、高中数学、高中英语、高中物理、高中地理的同课异构课例展示,全国名校教师同上一堂课,共研共享,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领区域教育发展。

下午,研讨会还开展了班会课展⽰,专家评课,教师论坛,全方位解构“意义赋能与学科实践”,为教师“充电”!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