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优质好课堂!青苏职中承办四川省中职教学研讨成都站活动
“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绽放的地方”,就是要回归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之人的本质,探索高效、优质、创新的课堂,以课堂改革为起点,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实现育人模式的优化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持续深化职业院校三教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2024年4月28日,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四川省廖大凯名师工作室、成都市文春帆名师工作室、四川省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论坛》编辑部协办的首届“好课天天寻•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绽放的地方”教学研讨活动(成都站)在成都市青羊区举行。四川省廖大凯名师工作室成都市学员、成都市文春帆名师工作室学员、成都市卓越校长班成员、成都市好课基地校各校骨干教师参加活动。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教师不仅要转变育人观念,而且要将三教改革的要求转化到教学实践中,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如何让课堂从知识走向能力,如何让课堂承载更丰富的育人目标,如何让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发展,如何让课堂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基,一直是所有青苏人不懈的追求。”四川省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校长党雷为活动致辞。
党校长表示,此次研讨活动在青苏举行,是期望通过课堂展示、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和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前瞻课堂改革的发展方向,探讨课堂改革的实践途径与模式,透析课堂改革过程中的疑难与问题,交流课改经验,分享课改收获,以求达到构建优化育人模式,更好地培养新时代人才的目的。
“在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怎样提高内涵、提升办学质量,让孩子们真正学有所得,其核心是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廖大凯在讲话中指出,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教育的初心使命在于育人,育人的核心在课堂。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对职业教育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建议各学校可从三个方面重点着手:一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发展,让信息赋能课堂教学;二是把课堂上老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以学定教,用学生的学习引领改革,提高课堂效率;三是解决评价问题,科学地确定评价维度、评价视角是尤为重要的。
青苏职中七位教师同时献上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数学《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英语《Ancient Civilization传承文明 共享文创》、思想政治《全面分析,认识自我》、西餐《谷雨节气——制作春笋包》、舞蹈《幼儿表演——茉莉花》和计算机《游戏原画项目——角色服装上色》公开课并进行分组评课。
“青苏职中教师展示的七节公开课,我认为属于本次活动‘好课天天寻’的好课范畴。”在专家点评环节,青苏职中副校长晋明杰以《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绽放的地方》为题,从教育理念、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价。“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对于公开课,他建议老师们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多做教学反思;希望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职业教育好课的标准,领悟课堂的育人价值,明白如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轻松愉悦高效的课堂才是我们的追求。
成都市文春帆名师工作室学员周毅姗老师献上示范课《劳动创造未来》,四川省廖大凯名师工作室成员陈凤对示范课作点评。“周老师的思政课充分体现了这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站位很高,既做到了立德树人主阵地课堂,又把课程思政融入其中,从她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都让我受益颇多。”四川省廖大凯名师工作室成员陈凤在点评中指出,一堂好的思政课,需要有三个好的维度和三个关键性的要素。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督学文春帆从“全新时代呼唤好课”“价值追求引领好课”“质量提升践行好课”三个方面做《教育家精神的课堂表达》专题报告。她希望老师们秉承好课主张“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绽放的地方”,好课理念“相同的爱给不同的你、上好每一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好课策略“寻好课 磨好课 研好课 献好课”,积极构建好课;她期待四川的中职课堂能够让每一堂课都充满人性的光辉,让每一位教师感受职业的荣耀,让每一位学生幸福成长,让职业教育事业灿烂辉煌。
“今天,我们觉得我们的生命特别有价值,因为我们行走在让一个新的生命充满价值的道路上。怎么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怎么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青苏职中一直在努力。这次非常荣幸能承办本次活动,对我们老师而言,很光荣;对我们学生而言,很自豪。我们将沿着这条道路追寻一堂好课,那么我们的教师生涯将别具光彩。”
青苏职中党总支部书记张涛在活动总结时指出:追寻好课不容易,让每节课都成为学生生命绽放的地方,更不容易;希望干部们能够随时随地走进课堂,与老师共勉,与学生共成长,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将其蕴藏在每一次的行课过程中。“本次教研活动是一次伟大的活动,一次光荣的行动。”他相信,“本次活动将成为成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让我们共同举起这面旗帜,为我们自己骄傲,为我们的学生骄傲,为我们的未来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