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财经

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6场专题会议圆满举行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9月2日,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6场专题会议在四川宜宾落下帷幕。

3天时间,6场专题会议,主题鲜明,各具特色。在国家部委、国内顶尖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的“加持”下,与会中外嘉宾围绕本次大会“新质动力·创绿未来”主题,聚焦全球先进电池前瞻技术、新型储能、质量提升、全球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安全运输等动力电池领域内的行业热点话题,碰撞思想火花、探讨合作途径、眺望前瞻技术、展望未来愿景,为世界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同时,6场专题会议也呈现了精彩纷呈的成果,赢得与会嘉宾的热烈反响和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广泛认可。

全球视野 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动力电池产业是我国深入参与全球产业合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领域,本次大会延续前两届大会的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定位,6场专题会议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重磅嘉宾参加。

在8月31日举行的全球动力电池TOP10企业国际化发展圆桌会上,汇聚了来自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全球动力电池TOP10企业以及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优势企业的70余位代表。圆桌会搭建起高层次、高规格、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深化了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合作,为推动全球绿色产业发展、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贡献了力量。

在9月1日举行的国际动力电池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上,反映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动态变化和年度进展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指数(2024年)》发布。该指数自2022年起,已连续三年发布。“指数研究旨在客观、全面反映国内外动力电池产业现状,持续跟踪产业演变趋势,为政策制定优化提供支撑,树立产业发展风向标,引领全球产业发展。”该《指数》发布人、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表示,发布的评价指数分为全球指数、中国指数、企业指数三个维度,具有全球视野,能够更加科学、客观、系统地反映产业发展态势。

本次大会的专题会议也为国内企业构筑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合作交流平台。国内新能源企业、产品如何“走出去”,国外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如何“请进来”?参与专题会议的专家学者、企业领袖给出了答案——以会为媒,加强国内外的对接交流,实现互利共赢,共塑更加紧密相连、合作共赢的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新格局,才能为全球绿色发展、加快实现碳中和作出更大贡献。

“热词”背后 以创新驱动应对挑战

9月1日下午,宜宾国际会议中心的全球先进电池前瞻技术专题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场下座无虚席。每当演讲嘉宾展示最新科研方向与成果时,台下总会举起无数双拿着手机拍照的手。

“聚焦动力电池前瞻技术专题,总是历届大会主题会议活动中最‘热’的。”连续三年报道该专题会的媒体记者表示。由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承办的全球动力电池前瞻技术专题会议,因集纳全球顶级资源,聚焦前沿技术最新突破和关键问题,是公认的行业学术专业高地,被誉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前沿技术风向标”。

“试错、实验、再试错的研究范式难以满足在庞大的搜索空间下电池理性设计需求,AI(人工智能)赋能的智能化实验模式,可以实现电池新材料、新工艺的快速设计和验证……”随着AI技术的加速发展,利用AI算法优化电池设计、缩短电池研发周期、检测电池运行状态,已成为行业新的发展态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鄂维南关于“AI助力电池材料技术新质发展”的主题演讲,为在场的企业家、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打开了展望AI时代科研体系未来的一扇窗口。

随着动力电池行业技术快速革新,现有液态锂离子电池密度已接近理论极限。前瞻技术会议的火爆,也是行业“向‘新’而行、向‘质’出发”的缩影。6场专题会议展示的新概念、新技术、新成果、新应用层出不穷,除了AI外,全固态电池、新型储能等都是高频出现的热词。它们既展现了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也引领着行业通过科技创新去开辟新赛道、新业态。

其中,被誉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制高点”的全固态电池的探索、研发和创新应用是专题会议的热点与焦点。

“全固态电池正处于从研发工程技术攻关到量产的关键阶段。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商业化时间表逐渐明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黄学杰表示,当前全固态电池呈现技术路线多元化态势,各技术路线目前在工程技术上都存在固体电解质和电池材料更新等共性难点。围绕“全球全固态电池研发突破与产业化进程”这一热点议题,与会嘉宾展开交流对话,研判主流技术路线,分享科研成果及产业化实践经验。

此外,如何以全球视野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市场竞争和标准化趋势?如何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运输标准法规、创新运输技术、健全多式联运协作机制,提升动力电池运输效率及安全保障水平?……这些行业内热点、痛点、堵点话题,也引起了专家学者、企业领袖真诚、热烈的深度交流与对话。

专题会议上发布的《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究与趋势展望》《动力电池关键资源与供应链分析》《动力电池碳足迹及绿色循环》《动力电池专利导航报告》等系列成果,以丰富的研究成果和行业洞见,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向着更加健康、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动力电池企业质量提升对接服务框架协议》的签订,则为动力电池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抢抓机遇 新技术新理念引领发展空间

“宜宾正在打造中国的储能产业新高地,为全国储能产业发展、为地方产业发展做了很好的样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在本次大会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专题会议上表示。

随着全球碳中和及能源转型进程的推进,新型储能在世界范围内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郭志强把储能市场形容为“一条‘长坡厚雪’的超级大赛道”。他表示,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价值有望高达3万亿元,全球储能高速发展,美国、中国、欧洲将是最大增量市场,合计占比超过80%。

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专题会议上,《大容量中高压直挂储能系统技术规范》《基站储能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等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发布,为储能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西安新艾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弘正储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紫辰星新能源公司等多家行业领先企业与宜宾携手,签署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及协议,则为宜宾储能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展现了产业界对宜宾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与美好愿景。

近年来,宜宾在全力培育动力电池等千亿产业集群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将新型储能作为未来产业重点培育,朝着打造“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目标阔步前行。高规格规划打造的储能产业园,已签约入驻中车、中能建、国电投等重点企业,储能产业链、供应链及创新链初步形成,到2025年,园区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力争到2027年突破300亿元。

“竞逐万亿储能赛道,需要汇四方之智、集八方之力,共襄精彩盛举。”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专题会议上,欢迎各位企业家、专家学者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宜宾,把更好的资源导入宜宾,把更强的技术带到宜宾,把更优的项目注入宜宾,围绕“动力电池+储能”“光伏+储能”“氢能+储能”等全产业链发展,不断与宜宾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优化合作模式。方存好表示,宜宾已出台前瞻布局新型储能产业行动计划等,在新型储能招商引资、多场景应用、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宜宾作为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链的主要承载地之一,目前已经建成动力电池产能180GWh,2023年动力电池销量96GWh,占全国15%,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长江之水,奔腾不息。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6场专题会议虽已落幕,但会议盛况、嘉宾观点、会议成果将随着江流万里,奔流入海,涌向世界更多角落,共同开启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新征程。

(宜宾融媒 张新)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