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热点关注

四川文理学院开展暑期精准扶贫工作 惠民助困暖人心

新浪四川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阿坝州小金县和四川万源市是四川文理学院定点扶贫单位,在助力万源市和小金县的脱贫攻坚战中,四川文理学院彰显了地方高校的责任与担当,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消灭贫困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阿坝州小金县和四川万源市是四川文理学院定点扶贫单位,在助力万源市和小金县的脱贫攻坚战中,四川文理学院彰显了地方高校的责任与担当,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暑假期间,四川文理学院二级学院、学生社团组织师生前往阿坝州小金县和万源市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各实践团队不畏酷暑,在炎炎夏日挥洒汗水和激情,浇灌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希冀之花。

科技扶贫,科技惠民助困暖人心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为了培养山区儿童的科学精神,激发科学兴趣和热情,7月13日,智能制造学院智能科技惠农兴学服务团前往小金县美兴镇美兴小学开展科技惠农兴学活动,向前来观看的师生展示了慧鱼智能小车、飞行模拟器、人形机器人、3D打印笔等具有智能特色的科技产品。队员们拿出智能机器人,向小朋友们解说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并向他们展示机器人神奇的走路跳舞、翻筋斗等功能,在认真讲解的同时,队员们让围观的小朋友们亲自操作科技产品、做科技小实验,通过近距离传授科技知识和操作,让其感受科技的神奇与魅力。队员通过讲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以及最新的智能科技发展概况给小朋友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课。

为了发挥团队人员的专业优势,践行知行合一的精神,用知识帮助村民,7月14日早上,服务团早早的来到小金县达维镇人民政府院内替村民们维修电器。尽管烈日高悬,志愿者们依然干劲十足,对故障电器认真检测、拆卸维修及安装。十个小时下来,维修小队一共接受了热水壶、电磁炉、电饭煲、暖电器、电吹风、电视、洗衣机等各式电器63件,为村民节约了近3000元维修费。志愿者扎实的技术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受到乡亲们的一致认可。

教育扶贫,走出大山深处的希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关爱小金县贫困山区留守儿童成长,推动乡村教育发展,四川文理学院星行支教社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利用暑假时间,深入达维镇夹金山红军小学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这是全社会都在积极倡导的事情。但生活中安全隐患仍随处可见,为提高小朋友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支教期间,志愿者为小朋友们开展了以“交通安全盒子”为主题的课程。在课堂上,志愿者为小朋友们分发“安全地图”,让小朋友们分组进行地图张贴并上台讲解自己对安全的认识,极大的调动了课堂气氛,将安全知识宣传落实到每一个儿童。为了丰富小朋友的业余生活,增长见识,课堂上志愿者们还带领小朋友学习剪纸、绘画和软陶手工课程,引导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能动性,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看到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编织出来的一件件生动别致的手工艺品,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让孩子们笑开颜,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

据当地学校老师介绍,夹金山红军小学地处深山中,学校留守儿童众多。为了关爱留守儿童成长,培养他们健全人格,志愿者们制定了详细的关爱留守儿童计划,为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送来丝丝暖意。支教社将带来的学习用品分发给留守儿童,并同他们一一谈心了解学习、生活、心理情况,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学会感恩父母,体谅父母外出的不易。队员们一对一辅导学习成绩落后的留守儿童,通过一个多月的强化学习,孩子们成绩有了显著提升。临别之际,志愿者们还与对应的留守儿童建立了长久的书信联系,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文化扶贫,画笔绘就美丽家园

万源市柏树坝村是四川省级贫困村,也是四川文理学院的定点帮扶贫困村,处于脱贫最后一公里冲刺期,对柏树坝村的民房墙体约2000平米实施文化上墙和实施村级美化工程,是四川文理学院美术专业大学生们的“暑期特别任务”。暑期伊始,美术学院“美丽中国,校地合作,精准扶贫”社会实践团队头顶烈日前往柏树坝村开展文化扶贫工作,美术学子们化身画匠,用多彩画笔绘就美丽乡村家园。

柏树坝村坐落于深山之中,对外交通不便,村里贫困人口众多,住户分散,“新房矗立,危房远逝,青山逶迤,庄稼勃郁。”一面面白墙在景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突兀、单调。美术学子充分利用专业优势,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工作要求,以强化环境打造为特色,美术学子们化身粉刷小能手,认真调制颜料,开展居民住房墙体彩绘活动。美术学子们心灵手巧,别出心裁,在“青春大学习 奋斗新时代”主题的指导下,融合美术学、视觉传达以及环境设计等学科知识,结合中国传统、乡村民俗等题材对当地民房进行墙绘,普及文化艺术知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墙绘主题丰富,包含传统礼仪、民俗文化、节日庆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一幅幅生动别致的壁画呼之欲出,柏树村旧貌换了新颜,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才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8月19日,马克思主义政法学院“助力乡村振兴•共谱大美中国”文理扶贫调研团在文理广场举行出征仪式,队员们誓言消灭贫困,拔除穷根,为贫困地区把脉问诊。调研团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展开,先后走访调研了万源市永宁乡铁佛寺村、谱子林村、张家坝村、永乐社区、永宁乡人民政府、柏树坝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确保调研数据真实,找到问题的本质,取得一手的调研资料。

考察调研期间,队员们围绕乡村“五大振兴”同村委干部、党员代表、基层群众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乡村振兴是精准扶贫的升级版,五大振兴,人才是关键。只有下大力气想办法,搭建引才平台,实现资源的整合,实现共建、共享,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调研团还组织师生党员指导乡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党员干部办事能力;针对个别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涣散、不作为、懒作为的状况,调研团与当地党员干部共同开展“不忘初心”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深入偏远乡村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到贫困村宣讲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指导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四川文理学院充分利用自身扶贫优势,结合扶贫对象,理清扶贫思路,找准扶贫路子,通过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人才扶贫等一系列举措,多方发力助脱贫,拉开了四川文理学院扶贫工作生动鲜活的一页,书写着扶贫时代的华章,全力以赴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力争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撰稿:甘玉锋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