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堂宴:当代川菜 致敬中国美食文化
11月1日,由四川省美食家协会主办、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成都范儿协办,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中国服务委员会、四川旅游学院川菜发展研究中心、成都市烹饪协会等机构支持的“成都十大名宴”主题文化名宴创建与推介活动第五场在南堂馆(天府三街-南亭茶事)举办。

中国烹饪大师张中尤、卢朝华、王开发、蓝其金、肖见明、张元富,原四川省副省长王恒丰、四川省美食家协会会长麦建玲、四川旅游学院川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莉、知名巴蜀文化专家谭继和、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等专家学者参加活动,创建成都名宴的其他餐厅柴门、南贝、许家菜、子非、崇德里、麓湖游艇会、成都宴、松云泽、银锅负责人也一同出席。

本场宴会主题“南堂宴:当代川菜,致敬中国美食文化”。南堂馆创始人王正金在开宴致辞中说,川菜一路走来,经过古典川菜、近现代川菜等不同历史时期,到改革开放四十年当代川菜最活跃最繁荣。为带来不一样的川菜体验,南堂宴分为四个点来呈现。第一,传承味道。因为川菜的“味型”、川菜的“味”是属于经典的,也是一个“根”,只有把味道做好,这个根才能留存;第二,传承巴蜀文化。因为菜品只有赋予了文化,才能发展,文化是川菜的一个“魂”;第三,要挖掘民间的记忆。因为真正的美味在民间,这是川菜的“情”;第四,要融合时尚。因为历史上的川菜就是外来菜系,特别是江南等发达地方到四川的融合,包括近代著名的“南堂川菜”就是成都与扬州融合的产物。川人善于融合,只有融合才美。希望南堂宴能够用当代川菜致敬中国美食文化!

2011年,王正金创办“南堂馆”,灵感即来源承载了川菜前世今生的南堂文化,经过9年的发展,又推出了“南堂听香”、“南堂小馆”、“南亭茶事”、“南堂含翠”等新品牌,无论品牌怎样发展,始终保持“以最简单自然的烹调技艺,倡导一种积极、健康、追求个性化品质的生活方式”的初心,致力新川菜的创新和国际化探索,从而为当代川菜做出不懈努力与贡献。
有人说:美食的意境有三种。第一是风花雪月的美,摆盘装饰的意境;第二是舌尖上的美,味觉的意境;第三是文化之美,既传统又时尚的意境。南堂宴用“四季沐歌”、“经典传承”、“好味至真”、“简行大美”四个篇章呈现了一场刷新川菜认知的时代盛宴。

第一篇章——四季沐歌
春风之柔和,夏花之绚烂,秋叶之静美,冬雪之纯净。在用呼应四季食材来呈现川菜四季之美的同时,也开启宴会味蕾之旅。春天,代表性食材竹笋做成椒麻味;夏季,有机番茄用蜂蜜浸泡腌制;秋季,莲藕切片,泡酸辣味配合搓椒增香增色,下面的莲藕粒拌的则是葱香味,味觉的丰富呼应秋天的斑斓多姿;冬季,腌脂萝卜与白萝卜一起泡制,颜色错落有致,口味甜酸适宜。品尝时按“春夏秋冬”顺序依次展开春笋、有机番茄、莲藕、萝卜,四季不同质感的食材与丰富的色彩、口感搭配,可谓口味的四季沐歌。
图片由四川省美食家协会提供
第二篇章—-经典传承
古典川菜有“尚滋味·好辛香”之说,近现代川菜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誉,而今日的当代川菜有“善调麻辣,融合中西,善于吸收,巧在创新”之长。
川北锅巴凉粉:“刮目相看品苕粉,锅巴香酥热温茵。何菜投胎成此味,茧化成蝶新成名。”这是祁和晖老人在品尝该菜后的有感而发。作为四川代表性的著名传统小吃之一,凉粉自问世以来就以其独具的红油味醇、鲜香爽口,调味多变的显著风格饮誉巴蜀。今天这道川北锅巴凉粉略显不同的是,加入了茶油炼制的红油,佐以花生碎、芝麻、银鱼,辛香之余,口感层次丰富,凉粉的软糯、嚼劲与银鱼的爽脆,丰富了味蕾的层次感。另外,这是一道热吃的凉粉,也是一道有温度的凉粉,包含了主人对川北故乡的眷念之情。
川味法式鹅肝:美味在民间,美味在记忆,美味也是探索与创新,融贯中西,西式食材,中式表达。这道菜品取型于四川特色小吃豆腐乳,法国鹅肝采用低温烹饪,二次成型,三种味型体现,每一种味型都有它独特的回甘和香气。吃法从鱼子酱原味、抹茶、搓椒依次展开,鹅肝放在嘴里不是咬,而是用口腔的温度去呡化,慢慢感受其中的滋味变化,三种不同味道,由淡到浓逐个递增,味觉抵达意犹未尽之境。
冲菜鲜蚌仔:冲菜是秋天的第一抹味道,也是秋意浓厚带来的一口爽朗。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儿时记忆,每年入秋时,妈妈在灶台边做第一道冲菜,“入秋后的青菜不加油,干锅情况下急火短炒,密闭再自然产生冲味,这个味道在川菜中是最独特,也是最特别的味道了。”冲菜是川菜里最民间的调味品与小菜,会勾起很多人对过去市井文化的回忆,成都街头巷尾常有人提篮小卖。冲菜与鲜蚌仔这样的高级食材混搭在一起,产生一种奇妙的口感变化,也寓意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好向上。冲菜经过高温但青翠不改,考验着大厨对火工的理解与把握。

推纱望月:“推纱望月”作为四川经典名菜之一,为众口称誉。南堂宴对这道汤品有着自己的理解,以竹荪为窗,鱼豆花是掩映在云中的一轮上弦月,高级清汤中掺入泡菜水,不加任何调味品,再洒上韭菜花,似作漫天繁星。清汤为清澈宁静的湖面,勺子一动,拨开竹荪,仿佛推开纱窗,让味蕾达到更高层次的体验。
“闭门推出窗前月,投石冲开水底天。”相传,苏轼有个妹妹叫苏小妹,从小聪颖灵慧,勤勉好学,年齿渐长,才学亦不输苏轼。苏轼一心想把她嫁给刚刚考取进士的秦观,而苏小妹也心怡这位素有“山抹微云学士”之称的秦观,秦现也心慕锦绣心机、才思巧捷的苏小妹,结果两情相悦,喜结良缘。洞房之夜,苏小妹有意考考秦观的才学,便出了三道题,只有作答满意,才许新郎进洞房。前两道题秦观都顺利过关,第三道题秦观被难住了。苏小妹出一上联:闭门推开窗前月,要其对下联。秦观左思右想,在亭院池塘边来回踱步,已近三更,仍没对出来。躲在一旁观望的苏轼心里焦急,拣起一粒石子投向池塘,泛起层层涟漪,倒影水中的月空,随波微漾;秦观无意中回望,见此景灵感一现,随口吟出:投石冲破水底天。至此,苏小妹满心欢悦,方才开门出来。好的美食不仅有诗意的名字,也延展出美丽的故事,这就是文化。

图片由四川省美食家协会提供
第三篇章:好味至真
识得好食材,方知好滋味。紧跟季节和时代的步伐,以“初恋”般的心境为美食保鲜。大千世界,万物变化,知时节,善烹饪,功夫在诗外。
密香红茶东坡小牛肉:大文豪、美食家苏轼煨制东坡肉有13字秘诀,“少注水,慢着火,火候足它自美”,南堂宴沿用了传统东坡肉的做法,但没有用猪肉,而是升级为优质小牛肉,牛肉耙糯而不烂,入口化渣。在煨制的过程中加入了蜜香红茶去腥,并提升牛肉的回甘回甜,食用时配有秋天应季水果香梨,这道菜品可以有三种不同口感的品尝:第一是先品尝牛肉本来的味道,第二种是一块牛肉一块香梨,第三种是品尝完牛肉再品尝香梨,三种吃法带来味觉上三种不同的享受,食趣多多。

贡椒乳鸽:南堂馆创始人王正金常说“花椒是川味之源”,在古代的四川,最具灵魂的味道就是花椒了,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辣椒才300多年的历史。在没有辣椒之前,花椒一直是川味中最大的调味品。10年前,王正金就带着厨师团队使用花椒独立成味来烹饪菜肴。这道贡椒乳鸽加入了品质最好的四川汉源贡椒精心卤制而成,麻香可谓深入到骨髓。吃法三部曲:其一,深呼吸,距离餐盘10厘米左右闻花椒的香;其二,用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将鸽腿和鸽身肉分开,吸取其间的汁水;其三,选两颗花椒放在鸽腿肉上徐徐品尝。这是一道给味蕾带来高潮的菜品,嘴唇有一种跳舞的感觉。花椒具有温中行气、杀菌除湿、清热解毒之效,吃完鸽肉还可将盘中剩余的花椒打包带走,回家二次烹饪,椒香犹在,风味犹在。
鱼香关西参配手工面:鱼香味是川菜经典味型的经典,也是最具国际口感的味型之一,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欢。该味型的特点是将四川泡辣椒的鲜、香、辣、回味、酸甜都发挥到极致。选用名贵的关西参和传统鱼香味相结合,可以说诠释了鱼香味的另一性格。参的品质也很有讲究,其实不在于它的刺多刺少,而是在于它本来的口感,好的关西参会体现一种韧劲和Q糯,配上手工面与佐料拌制在一起,风味与口感都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

盐煨银鳕鱼:这是南堂宴最具情景化的菜品,以现场烹饪,也称“桌边料理”形式呈现,大厨当着客人的面现场烹饪,客人到桌边亲自取食。返璞归真的烹饪方式——盐煨,就像小时候煨制罐罐饭一样,捂到火堆里面,这样的菜肴总会让人特别留念和散发着悠久的回味与记忆,也是南堂师傅们对古典川菜的一种致敬。
盐煨银鳕鱼,用锡纸和荷叶包裹,将鳕鱼的香气牢牢锁住,从而保持原料的质感和鲜味。食材与辅料搭配极其讲究,精选深海鳕鱼,用密香红茶腌制后,与川菜经典做法干煸中必用宜宾芽菜一起使用,可谓相濡以沫,厮守终身,在包裹着的热度中一起成就对方,成就美味。
打开锡纸与荷叶,首先扑鼻而来的是淡淡的荷叶清香,品尝时也一定是鳕鱼和芽菜一起品尝,鲜嫩酥烂,咸香适口,内陆与海洋一起在舌尖共舞。

馆派青椒毛血旺:传统的毛血旺是红色的,南堂宴的毛血旺却是绿色的,这源于南堂馆别具匠心研发的“蔬菜辣”,提取多种海椒的辣,吃起来辣口不辣心,当感觉背脊微微有点儿冒毛毛汗了,说明到了这道菜最舒服的境界了。吃法上也有一定讲究:第一口一定要先尝血旺的嫩滑,第二口吃毛肚的鲜辣,第三口感受黄喉的脆爽,几种食材在品尝的过程中让口腔感官都会随之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达到味蕾上的极致享受。

图片由四川省美食家协会提供
第四篇章:简行大美
简约而不简单,遵循自然,回归本味。任何事情都化繁为简,越是简单的才越是真实的,就像简简单单做人,清清爽爽做事,用简单体现背后的功夫,才是真功夫。
竹香鲜鸡枞:这是一道还原了川菜古老炙烤方式的菜品,鸡枞菌是动植物共生的菌类,一颗鸡枞菌,脚下一定有个白蚁窝,它们彼此成就。或许,鸡枞吸收了白蚁窝大量的氨基酸养分,使其本身的味道非常鲜美,为菌中之冠,无需过度烹调,南堂宴用极简手法将鸡纵放在竹筒里高温蒸制,密封的竹筒,将鸡枞的鲜味锁在其中,竹筒里的清新竹香也将随之融为一体。食用之时,用手掀开盖子(想象菜品的样子),首先是让耳朵品尝(倒出石头来听响声),再是眼睛来吃(观看鸡枞的质细丝白),再是鼻子来参与(闻一闻竹筒的清香),最后才是嘴巴细细品尝。采用是当季新鲜鸡枞,经过原汁原味的烹饪,最终大大激发出食材的本真之味,鲜甜可口,五感和谐。
内有乾坤:这道菜看似朴实无华,实则内有乾坤。揭开盖来:“看似萝卜也不是萝卜”,为什么这么说呢?选用和萝卜最搭的蟹肉和蟹黄高汤煨制入味,形似一块白玉,嗅之雅香扑鼻;食之柔嫩既化,鲜香异常。这道菜的乾坤在汤,秋天的应季食材蟹黄和蟹肉融入汤中,耙而不烂,微微回甘的白萝卜侵入,加上火腿丝,咸鲜,丰腴,这是对当代川菜的一种极致表达。秋冬季节最不可辜负的美食就是萝卜了,用祁和晖老人的话说,盐煨银鳕鱼可比白雪公主,内有乾坤则是一个淳朴的乡村小姑娘,谭继和老师则说它是“一品萝卜”。
这道菜的出处在红楼梦刘姥姥逛大观园。贾母笑道:“你把茄鲞(音xiǎng)搛些喂他。”凤姐儿听说,依言搛些茄鲞送入刘姥姥口中,因笑道:“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姥姥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 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众人笑道:“真是茄子,我们再不哄你。”“刘姥姥诧异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这一口细嚼嚼。””凤姐儿果又搛了些放入口内。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象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脆皮麻婆豆腐:在川菜中,有一道菜它集“麻、辣、鲜、香、烫、翠、嫩、酥”特点于一身,将川菜麻辣味型展现得淋漓尽致,那就是享誉世界的麻婆豆腐。麻婆豆腐在大家心目中是最经典的朴实川味,南堂宴呈现的麻婆豆腐却体现了一种内敛与精致。
这道菜要吃得烫,“南堂含翠“厨师长王勇、“南堂听香“厨师长李金波、“南堂馆“厨师长何奎、“南堂小馆“厨师长刘志钢四人从后厨来到前堂,现场为嘉宾分送菜品。由厨师长亲自上菜,这既是南堂师傅们对传统川菜的一种致敬,也是对现场所有嘉宾致以最高的敬意!
师傅们走到嘉宾身旁,用勺子轻轻撬开葱油脆皮的脆皮,然后在开口的小口中灌入麻婆豆腐。操作完毕,提示嘉宾在品尝的时候用大拇指和食指拿起葱油脆皮包裹着的豆腐,一口下去,弥漫舌尖的将是丝丝缕缕的酥麻,还有那豆腐的滚烫滑嫩,味蕾的满足一定无以言表,令人回味。另外,餐盘上的酥黄豆也可以和豆腐一起品尝,增加不同口感享受;吃完豆腐一定要品尝旁边的清口豆花,这才算是麻婆豆腐的完整品尝方式。这道菜可谓是关于豆子前世今生的最好演绎,儿孙满堂(黄豆、豆腐、豆花齐上阵),吉祥满堂。

贝母雪梨配金箍棒:贝母主攻在心经和肺经,雪梨有润肝、养血生肌之效,二者搭配恰到好处,配以少许的冰粉增加口感,成都风味十足。食用时将金箍棒(手工做成竖条状的酥脆小吃)掰成段放在甜品中,一起食用,这也是贝母雪梨的另一重境界和吃法了。一个沁入心脾,一个金黄酥脆,堪称这个季节的黄金搭档。

南堂宴得到与会嘉宾、专家学者的共鸣与认可。原四川省副省长王恒丰说,今天的宴会做得非常精致,是站在前人肩上的创新发展,提升了川菜的美学价值,在吸收其他菜系的优点所长中,保留了川菜本真的东西。成都名宴的推出,将为丰富四川美食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做出新的贡献;四川旅游学院教授、川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莉说,正在编撰的《中国饮食文化百科全书》拟把最近几十年餐饮及饮食文化的成就收录进去,成都名宴的创建与推介应该纳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版块“饮食文创”。其次,作为饮食文化教学,成都名宴作为文化与文创餐饮也可以放入教材之中,邀请各位名宴的设计人、策划人到四川旅游学院去做教学演讲,也给学生们带去鼓励,告诉他们餐饮是有文化创意的;巴蜀文化专家谭继和赞叹南堂宴勇于创新并即兴赋诗,他说,味是川菜的君子,从巴蜀文化与川菜历史来讲,1700多年前《华阳国志》说“好辛香,尚滋味”,讲究滋味,用四川话说叫“酝味”,与北方话说“韵味”不一样,四川人改成了动作,注重体验,体验它的文化,今天的南堂宴也是一场文化之宴,值得体验。“百科美食如读书,川菜系列如明珠。三千年来传薪火,每著不忘在巴蜀。南堂盛宴走新路,四季沐歌谱新曲。东坡牛肉民为重,名宴不愧美食都”;四川省美食家协会会长麦建玲说,这既是一台宴,又是一本书,是一本川菜守正、创新的书。整台宴席调味、温度、份量、顺序把握得非常好且主题鲜明“当代川菜致敬中国美食文化”,是一台非常值得品鉴的主题文化名宴。南堂宴受到中国烹饪大师一致好评。张中尤说,川菜不应该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川菜本身就是中国著名的四大菜系之一,我们川菜人应该为之努力,为之发扬光大。发扬光大不是一成不变,不是墨守成规。

从今天来看,川菜最大的优势是味型,是世界很多菜系无法比拟的,川菜可以用任何原材料来做,只要保持川菜的灵魂“调味”和独特的烹制方法,川菜就可以无穷地变化,今天的宴会是成功的;卢朝华说,今天的菜味道让人感觉很满意,比如凉粉味道浓郁,牛肉汁水统到肉里的,吃到嘴里有又不流出来,肉质酥烂化渣,形状又完整,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菜品的温度掌握得好,作为中餐特别是川菜是非常讲究的;王开发说,任何事物都是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最后发现还有更好的,这就是川菜的继承发扬,既不墨守成规,也不是乱创新,这就是对了的。成都名宴到了今天第五场,让我们看到传统川菜的精华传承得很好,同时又结合时代发展得很好,川菜的明天肯定大有希望;蓝其金说,诚如张大师所讲,味是川菜的魂,今天的宴对味的把握是非常准的,而且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非常成功的,不愧是王总带出来的团队;肖见明说,可以用很多形式、很多模式来做川菜,但一定要有四川文化的元素,今天的菜品可以看出整个团队的用心;张元富说,今天非常兴奋,许多菜品实际上改变了对传统的认知,但又适合现代人,符合川菜的走向,让更多的人接受川菜。

“南堂宴”由川菜烹饪大师王正金先生带领拥有过硬本领的厨师团队完美呈现。在不同的音乐搭配中,茶和酒的搭配也是十分有讲究和有意思。三款茶,一是品茗包间时喝到的陈皮白茶、二是餐中呈现在嘉宾面前的玫瑰红茶,三是普洱菊花茶,最后还加了一款花椒茶,搭配不同的用餐环节与体验,也适合秋冬时节润肺降燥。而酒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品饮。桌上小溪流水潺潺,一条红色锦鲤开道,一杯佳酿顺流而下。此时,音乐骤停,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举杯畅饮,并朗诵一句与酒相关的诗句,宾主相聚甚欢。可谓,“曲水流觞”南堂聚。
图片由四川省美食家协会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