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康旅社区社会工作实务实训项目圆满结业
综合
关注11月20日,2024年成都市康旅社区社会工作实务实训项目结业仪式在都江堰市社会工作支持中心举行,项目执行团队和参训学员共同齐聚现场,共同见证实训成果落地与人才成长蜕变。
三阶培育强赋能 人才成长显成效
仪式上,项目负责人详细汇报了人才培养情况。自2024年12月启动以来,项目紧扣康旅社区发展需求,创新构建“理论夯实-实务巩固-综合培优”三阶培育体系,累计开展理论课程7场、实务工作坊5场、实地参访2场、主题实训活动25次,总学时达126学时,实现100名学员全员参训、34人全阶段结业的良好成效。
通过“政-校-社-企”四方协同培育,学员能力实现全方位提升:理论阶段测评及格率100%,优秀率达82.1%;实务阶段考核及格率97.3%,48.5%的学员熟练掌握康旅活动策划、志愿者培育等实操技能;综合实训阶段34名核心学员落地5个康旅微项目,累计服务社区居民、旅居游客等240人次,成功链接资源25次。最终,20名表现突出的学员通过综合考评,纳入康旅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库,为本土康旅社区发展储备了专业骨干力量。
荣誉加持鼓干劲 榜样引领促前行
结业仪式现场设置颁奖环节。项目执行团队代表为20名入库学员颁发“康旅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库”荣誉证书,鼓励他们发挥骨干作用,以专业能力赋能社区治理;为在实训中表现优异的学员颁发“优秀学员”荣誉证书,表彰其勤学善思、实操精进的专业精神。沉甸甸的证书既是对学员成长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未来深耕康旅社工领域的期许。
创新模式树标杆 成果转化惠民生
作为本次实训的核心亮点,项目开创的“堰工三阶·五社赋能”培育模式备受关注。该模式以都江堰“堰工治水”理念为灵感,将“五社联动”逻辑贯穿培育全程,通过在地化课程设计、场景化实操训练、真实项目落地,有效解决了传统社工培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痛点。
项目执行期间,不仅开发了《康旅社区资源评估表》《项目申报书模板》等5类可复用实务工具,形成1个典型案例和1份可复制培养模式报告,更构建了多方协同的资源网络,联动14家政府部门、社区、企业及社会组织,推动实训成果直接反哺社区发展。相关成果获得省级媒体1次、市级媒体6次报道,累计覆盖受众超13万人次,扩大了康旅社工服务的行业影响力。
结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结业仪式后同步召开都江堰市新兴领域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座谈会(康旅社区专场),20名入库学员参会,围绕《都江堰市社会工作行业三年建设规划》,聚焦人才能力需求与短板、培养模式优化、康旅特色服务品牌打造、人才留存保障四大议题展开研讨。会上解读规划核心目标与配套政策,收集学员实操中的技能诉求、培训形式偏好及发展建议,明确后续将调整专题培训计划、拓展实习基地,进一步夯实人才培养成效,推动康旅社工人才队伍稳步发展。
此次实训项目的圆满落幕,不仅培育了一批“懂康旅、通社工、善联动、能实操”的复合型人才,更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人才培育标杆模式。未来,市委社会工作部将协同市社会工作协会将持续发挥人才库效能,深化“政-校-社-企”协同机制,为康旅社区治理升级与产业融合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专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