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成都

男子转账36次才发现被骗!网贷有风险请你一定擦亮双眼

四川在线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预期风险费、被冻结解冻费、保证金、重新评估费、测试费以及节假日急办“辛苦费”……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伍力)预期风险费、被冻结解冻费、保证金、重新评估费、测试费以及节假日急办“辛苦费”……去年8月至今年1月,被害人陈某被“信贷业务员”苏某以各种名目诈骗48000元。4月17日,记者从成都市公安局双流区分局获悉,近日警方对苏某等3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成功追回陈某损失。

今年1月27日,双流公安航空港派出所接陈某报警称被骗了。民警初查发现,2019年8月,陈某筹划投资一家餐馆,资金缺口约5万元,于是,就在网上信贷平台注册贷款。很快,就接到了“信贷业务员”的电话,随后双方互加微信好友。犯罪嫌疑人详细了解了陈某的贷款需求、目前从业和收入情况以及是否负债等,正是这些所谓的“资格审核”,让陈某觉得这是贷款的“程序”,便没有起疑心。之后的4个多月,陈某先后按照对方的要求,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向6个账号转账36次,共计48000元。

警方判断,陈某遭遇电信诈骗。双流公安反诈专班依托智慧公安大数据、多平台综合分析,发现苏某、魏某、郑某3人有重大作案嫌疑。通过进一步侦查,发现3人藏匿于雅安市雨城区,成都双流公安赓即组织15名警力前往抓捕。4月1日晚,“先行军”率先到达雅安,通过缜密侦查,成功确定了嫌疑人的具体位置。4月2日待“大部队”赶到会合后,在两个小区的出租房内分别抓获苏某、魏某和郑某,现场查获手机SIM卡18张。

苏某为何屡屡得逞?原来,苏某曾经在一家贷款公司当过半年的业务员,辞职后便在网上信贷平台注册为业务员,获得客户的信息后,苏某却打起了歪主意。苏某用短暂的信贷业务员从业经历积累的业务知识,很快骗取了陈某的信任,通过聊天获悉陈某没有贷款经验,之后,便提出收取预期风险费、保证金等各种费用,每次几百到一两千不等。如果陈某质疑,苏某会说“这一点钱都没有,我们就要考虑你有没有还款能力。”期间,有两次陈某表示“手头确实紧张”,苏某主动提出“帮忙”争取减少费用、个人垫付。这让陈某觉得苏某“很替自己着想”“是真心帮自己贷款”。

为了“圆”骗局,苏某借用他人的微信收款二维码,并裁剪去二维码中的个人信息,让陈某以为钱是转给了信贷公司。同时,他还借用他人的QQ、微信账号等与陈某聊天,一人分饰多个角色,时常说“只要完成了XXX,很快就到账了”“你转过来,还有其他的借款人,我给你们一起办手续”等等。

犯罪嫌疑人魏某和郑某不仅明知苏某借用微信账号及收款二维码、QQ号是为了骗取他人钱财,而且他们也有同样的不法之举,3人还经常交流“心得”“技术”。

1月21日,苏某再次要求转账,陈某才觉得自己被骗了。可悲的是,4个多月时间,陈某居然都不曾问过苏某的真实姓名。目前,苏某等3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警方追回陈某损失的48000元。

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成都双流公安联合多部门,建立“统一组织指挥、快速接警止付、集中研判侦查、统一抓捕起诉”的侦办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新机制,同时与信息技术公司密切合作,强化针对性打击。今年以来及时预警、制止电信网络诈骗4起、涉及金额约80万元。

图片视频由双流公安提供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