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成都

成都再添省级开发区 依托铁路港融入国际分工体系

成都商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约为12.24平方公里,包含青白江国际铁路港、青白江欧洲产业城和金堂淮州新城三个产业功能区。

四川省政府同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

8月21日,四川省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同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

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约为12.24平方公里,包含青白江国际铁路港、青白江欧洲产业城和金堂淮州新城三个产业功能区。

据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三大产业功能共分为3个区块:青白江区块1(规划面积4.84平方公里)、青白江区块2(规划面积3.01平方公里)、金堂区块(规划面积4.39平方公里)。

开发区主要构建以新能源装置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物流装备制造为主的高精、高端、高质临港制造业,新型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为主的先进材料业,及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为主的国际商贸物流全产业链,培育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服务为一体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这个背靠铁路港的经济开发区释放了什么信号?将带来哪些机遇?

融入国际分工体系

不仅是物流枢纽 还是供应链枢纽

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意味着什么?

“大部分经开区是依托水运港口设立的,而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是依托铁路港设立,最大特点就是以铁路来支撑产业的发展,这个就是和其他经开区的区别。”四川省物流研究院院长、成都现代物流产业生态圈联盟执行秘书长王智超在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作为内陆地区,不靠海也不沿边,而国际铁路港就形成了实现内陆对外开放的通道,“这是一个物流枢纽,也是一个供应链枢纽。”

王智超口中的“特点”,正是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的优势。来自青白江区发改局的介绍,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拥有世界一流对外开放平台。枢纽能力国内领先,通道节点实现欧亚覆盖。开发区毗邻亚洲最大的铁路货站,集装箱中心站现状吞吐能力近100万标箱,设计吞吐量250万标箱(远期400万标箱),比肩全球内陆港。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突破万列,已连接蒂尔堡、罗兹等55个境外站点,国内已连接16个城市。

“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有利于将成都国际铁路港通道优势转化为聚集战略性主导产业的发展优势,助力内陆地区主动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产业体系。”成都国际铁路港管理委员会对外联络部部长曾怡如此解读。

还有更多国际机遇: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将依托国际班列和中欧班列(成都),开发区加快发展大宗商品贸易,引进全球进出口贸易龙头企业等高能级贸易主体,共同打造木材、粮油等资源型农副产品进口集散中心,有色金属矿产品等能源型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葡萄酒、冻品、汽车、快消品等特色消费品进口展销中心。同时,经开区将鼓励开发区物流企业通过运用先进物流自动化装备提升物流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多品类货物提供高效仓储配送、中转分拨、分拣集拼服务,打造开发区智能化专业化物流集群。

带来产业革命

临港制造、先进材料、国际商贸物流

一场产业革命也在悄然发生。

从地域来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为12.24平方公里,其中:青白江区7.85平方公里;金堂县4.39平方公里。共分为3个区块,青白江区块1规划面积4.84平方公里:东至青白江大道、南至利民路、西至区界、北至货运大道;青白江区块2规划面积3.01平方公里:东至彭青淮(欧洲产业城段)、南至欧城南路、北至欧城北路;金堂区块规划面积4.39平方公里:东至安徽路,南至成南高速,西至淮口西环线,北至同兴南片区西四横道、节能环保产业园片区光华路。

从成都产业功能区的角度来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所涉区域共包含三个产业功能区:青白江国际铁路港、青白江欧洲产业城和淮州新城。

这些区域,恰恰是这一轮动能转换中,成都产业转型的重点区域。

以成都青白江为例,作为老工业基地,青白江曾因工业经济发展而一度辉煌,其化工、冶金、建材和机械制造业盛极一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老牌工业企业因高能耗、高成本等问题先后关停,青白江便踏上了产业转型之路。如今,青白江依托中欧班列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积极探索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之路,迎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的设立,更将进一步助力开发区内的各个区域产业转型。

青白江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产业方面,经开区主要构建以新能源装置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物流装备制造为主的高精、高端、高质临港制造业;新型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为主的先进材料业;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为主的国际商贸物流全产业链,培育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服务为一体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主动调整产业结构,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以通道聚贸易,以贸易聚产业,建设临港制造、先进材料、国际商贸物流产业聚集区,并借助国家发展平台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做优做强,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目标:国家级经开区

追求港口、产业和人的融合

这个经开区,还有更多期待,比如重构区域发展方式。

“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有利于带动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调发展格局,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平衡发展,共享‘亚蓉欧’大通道发展红利,带动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同时,也有利于加快形成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集聚区,打造‘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合作高地,为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厚植根基。”青白江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5年,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将建成“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合作高地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先行区。

同时,在行业专业看来,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还能推动青白江国际铁路港、青白江欧洲产业城和金堂淮州新城三个产业功能区的相互协作,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和重构区域发展方式。

王智超表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中包含的三个产业功能区,有各自的特色及优势。国际铁路港的核心职能是实现货物的快速中转及分拨,为成都的贸易、产业打通国内和国际市场,其核心是实现物流的功能。欧洲产业城构建“适铁适欧、两头在外”进出口加工贸易产业生态圈,其侧重点在于贸易和加工。淮州新城的人文条件相对更好,形成了贸易+人的聚集区域,符合产城融合的概念,“这三个产业功能区协同发展,能够实现港口、产业和人的融合,就组成了人-城-产的架构。”

更多期待是,下一步,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将充分发挥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和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加快申报国家级经开区。王智超表示,希望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能够成为成都的一张新名片,“更加凸显成都的营商环境、国际化建设等吸引力。”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刘宇 吴华宇 叶燕 彭惊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金堂县委宣传部供图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