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秘书长:成都正向世界一流人性化城市进阶

红星新闻
关注10月29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组委会(WCCF)主办,成都传媒集团承办的第三届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主论坛,在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以“从文化空间到城市认同”为主题。作为此次活动的“重头戏”,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秘书长保罗·欧文斯重磅发布了《空间、文化和身份认同: 塑造人性化城市 》报告,以人性化城市的八大人格特质为指标,将成都与全球各大城市对比,从多个维度看,成都正向着世界一流的人性化城市进阶,尤其在“自发性”这一指标中得分最高。

▲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秘书长保罗·欧文斯 红星新闻资料图
人性化城市的八大个性特点
在第三届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主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文化大咖、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从不同维度探讨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作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最佳场所,如果把城市拟人化,人们期望中的理想城市应该具备怎样的个性特点? 在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秘书长保罗·欧文斯通过线上方式发布的《空间、文化和身份认同: 塑造人性化城市 》这一报告中,解锁了答案。
尽管全球许多城市目前正经受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城市化的长期趋势并不会改变。报告显示,未来15年,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将从34个增加到48个。14个新兴的超大城市中,或将有11个来自亚洲。欧文斯说:“对这些新兴的大城市而言,当务之急是采取各种政策,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其主要实现途径就是大力打造文化空间,塑造人性化城市。”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考虑建设适当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环境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应更加重视城市的宜居度、健康度、趣味性以及可持续性。”欧文斯认为,强调城市的人性化、可持续性和文化丰富性,与实现长期经济目标并不矛盾,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优先考虑塑造文化空间,凝聚城市文化认同,更加注重人性化的城市,将更具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对世界各城市在过去5到10年的观察,《报告》总结出了人性化城市的八大个性特点:
友好 :这个城市是不是能够培育友好、热情、开放的文化;
友善:城市及其居民越无私和乐于助人,城市就越人性化;
综合:城市可以提供新颖的东西和自我发现的可能,鼓励城市机构和市民进行共同创造;
自信 :城市对于自己的身份、自己的经济作用,以及自己想为市民提供的服务都充满自信;
尽责:关注自己周遭的环境以及更广阔天地的环境;
自发:能够适应即兴的文化事件、街头艺术和快速重新利用建筑的表演及展览;
公平:城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运转,投资发展文化是其中一种为所有人创造更公平的城市的方式;
诚实 :诚信行事,确保为市民和游客创造同样有意义的体验。

▲2020年9月12日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杜甫草堂花径红墙 图据极美成都
进阶人性化城市,成都的世界坐标
定位于“开创性的新兴世界城市”的成都,在人性化城市的八大人格特质中,与全球各大城市相比有着怎样的优势?“为了衡量成都在世界城市中的坐标,我们将其与其他7座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城市进行综合比较,包括阿姆斯特丹、温哥华、威尼斯等。与此同时,我们通过采访过去5年中与成都有过接触的BOP咨询公司和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的文化专家,得出这样一个定性评估——成都多项指标表现出色,在打造人性化城市的过程中,不断向世界一流进阶。”欧文斯告诉记者,成都是非常友好的城市,也非常友善,得分最高的一项是自发性。
事实上,根据WCCF的报告和资料显示,纽约是所有评估城市中最具文化多元性的城市。里斯本以其极具魅力的社区文化而闻名,舞蹈、音乐和美食随处可见。威尼斯常被誉为世界上最浪漫的城市,为游客呈现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而成都正在商业、文化和科技领域快速发展、探索和创新。考虑到城市的规模、文化活动范围和面积,《报告》认为,成都是这四座城市中“自发性”最强的文化城市。
从“友好”特质看,成都的友好特质继续领先于其他中国和亚洲城市。成都在中国“新一线城市”中,多项指标位列榜首,其活力和发展动能得到了广泛肯定。从“自信”特质看,欧文斯表示,“成都因城市的枢纽地位、商业资源的集中度、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和巨大的潜力被认可,积极展示出外向乐观的城市形象,这是一个自信城市的必然标志。”
报告指出,与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相比,成都的天府文化能够培育一种更轻松、更平衡的生活方式。从“友善”特质看,成都拥有友善的文化“土壤”。“我们希望,作为一个开创性的新兴世界城市,成都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继续保留这种文化土壤。”欧文斯表示。
作为人性化城市,“尽责”意味着必须关注内在和外在更为广阔的环境。从这一特质看,阿姆斯特丹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环境治理和公民福利,是欧洲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之一。在欧文斯看来,“成都是一个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特大城市,正在大力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无论是天府绿道还是龙泉山森林公园的建设,均体现出成都致力于打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对城市居民负责,对环境负责的特质。”
从多个维度看,成都正向着世界一流的人性化城市进阶。欧文斯指出,成都目前正加大投入,建设维护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包括音乐厅,博物馆,文化机构等等。目前的挑战是如何激活这些文化基础设施,将它们高度联结起来,创造出像马德里和伦敦一样充满活力的文化空间。为此,成都需要加大力度引入文化领域的专业人才,与世界级别的文化领袖合作,共建文化空间。
最后,欧文斯认为,虽然成都在展现人性特质和宜居城市方面已经取得巨大进步,但是未来还有很多目标可以实现。因此,报告也从增强城市自信、持续展现生态意识、高度透明化、巩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文化领袖紧密联系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为成都可以在具备优势基础的前提下打造成为一座更加人性化的城市提供行动策略。

▲春熙路的文创集市 图据极美成都
城市对话:疫情下城市文化热和复原和更新
作为第三届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主论坛的特殊环节,论坛期间还采取了“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无缝衔接”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年度峰会。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受疫情影响,今年的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年度峰会选择用线上的形式来举行,通过线上连接40多个不同城市、14个不同的分会场,实时在线讨论疫情下城市文化复原和更新。
“墨尔本有很好的城市复苏的计划,而且文化艺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城市对话环节,墨尔本市政府国际关系与市政部执行部长索菲·特拉福斯表示,这个计划的目的就是希望打造相应空间给艺术家,是创造就业的项目,希望可以吸引人口回流到墨尔本。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文化和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成都文旅行业从3月开始逐步恢复,到7月、8月的时候就恢复了80%左右,目前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成都市文广旅局副局长林锦泉介绍,这样的恢复速度得益于成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在对成都所辖所有区市县和产业功能区的文旅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后,成都研究制定《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不仅有落实税费的减免缓交,还有面对中小微文创企业资金需求推出的文创贷款产品,同时成都还加大了政府采购的支持力度,通过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文化旅游恢复。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之下,现在成都文化旅游实现了快速复苏,在今年中国的中秋国庆节期间,成都的人气榜单跃居全国第二,青年旅客最关注旅游目的地城市首位,夜游热度排名全国第一……”林锦泉透露,按可比口径来测算,全市接待总人数恢复到去年同期90%以上,旅游收入恢复到去年同期80%以上,来成都体验人们向往的诗与远方、品味舌尖上的成都和像成都人那样生活,正成为一种生活美学潮流为大众所接受和推荐。
事实上,在疫情影响下,包括文化活动在内的不少活动都被搬到了线上,这是否意味着文化活动上线将成为趋势?在首尔艺术与文化基金会总监金海波看来,随着线上活动越来越多,能够让更多人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是比较有利的一面,但同时却不能盲目的把文化活动搬到线上。而在阿姆斯特丹市艺术和文化副市长图里亚·梅利亚尼看来,当一些人生活周围没有文化场馆的时候,数字化非常重要,但同时还要考虑每一个城市谁来负责电子化,如何管理这些算法。
图里亚·梅利亚尼表示,在疫情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文化领域的重要性,每个人有了“要让文化生存下去、保护文化的生机”这样的共识,为了更好地复工复产,阿姆斯特丹通过补贴、提供社会服务等措施帮助当地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同时,我们也希望探讨新场景下的未来,以及如何吸引人参与文化活动,助推文化行业适应新常态,这就是现在正在做的。”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