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民警彭志刚:手把手教新人的老大哥 最让同事放心的“定海神针”

红星新闻
关注从军人到警察、从派出所到刑警大队、从命案中队到信息中队,彭志刚一直奋战在一线。
在同事眼中,彭志刚乐观、开朗、热爱生活、喜欢运动。他在工作中是新同事的老大哥,是同事们最放心的“定海神针”。他即使干着内勤工作,依然经常主动请缨,“调剂”自己去多个部门工作。
今年12月8日,面对疫情,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刑警大队承担了重要的流调工作,彭志刚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山”。两天后,他突发疾病,不幸牺牲。

↑彭志刚。
同事眼中的老大哥
对待工作一如既往冲锋在前
张惠璞是和彭志刚搭档的内勤辅警。谈起在一个办公室里面对面工作了6年的彭志刚,她到现在都还没缓过来。
“老彭都是手把手教我。他经常跟我说,‘手要勤、眼要勤、嘴要勤。位子很轻,责任很重。’”在张惠璞眼中,老彭既是战友,又是朋友,还是大队里的老大哥,每天总是一副笑眯眯、和蔼的样子。
她印象最深的是,今年年初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时,有一天凌晨5点突然接到通知,大队民、辅警要出发参与排查工作,急需安排领取防疫物资。
“其实我到单位比老彭近很多,但他坚持让我留在家里休息,自己回到单位。他说‘大半夜的,怕女孩子不安全’。”一如既往,老彭冲锋在前。
面对这场疫情阻击战,老彭展现出一名人民警察应有的责任担当。在大队“疫情流调组”人手不足、排查遇阻的情况下,他主动请缨参加流调工作,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办案和侦查经验,协助开展追踪溯源。同时,他作为大队内勤,细致全面地确保了整个刑警大队的防疫物资保障,为战友穿上防护“铠甲”,让他们平安战“疫”。
老彭离开后的第二天,张惠璞推开办公室的门。面对那个空荡荡的位置,她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了。“面对面坐了6年的那个大哥,突然就不在了!”张惠璞说,老彭的东西大队还帮他留着,只是警服不在了,因为老彭是穿着警服走的。
彭志刚没有子女。“他以前曾说:‘这身警服还没穿够,我还想穿一辈子。’他的确做到了。”张惠璞说。
主动“调剂”参与多项刑侦工作
最让人放心的“定海神针”
“别看老彭现在是内勤,但很多时候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他也会‘出山’,侦查、抓捕、审讯他可以一条龙做完。”同事说。老彭由于在部队服役和刑侦一线工作期间练就了扎实过硬的本领,领导安排他担任刑警大队警务技能小教官,负责大队民、辅警的队列训练以及枪械训练指导,同时还担任分局实弹射击训练安全员。

↑2007年彭志刚处置某街面案件。

↑2007年彭志刚到基层派出所指导新警训练。

↑彭志刚指导站列训练。
对于领导和同事们来说,老彭是最让人放心的“定海神针”。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彭志刚参与侦破震惊全国的“6·5成都公交车纵火案”等一系列大要案,参与侦破涉黑涉恶案件30余起,打击涉黑涉恶团伙8个,亲手抓获涉黑涉恶犯罪分子30余人。
今年11月,大队在侦办一起跨省盗窃机动车系列案时,老彭主动请缨参与调查工作,和案侦民警一同前往广东追查脏物去向。在机场登机时,同事关心地问他“彭哥,你血管里安装了支架,办案子又是坐飞机又是开几百公里的车,你身体遭得住不”?老彭笑着说:“别忘了我当年还是大队的资深侦查员。”
接下来的整个跨省办案行动,长途驾车、询问取证、制作笔录,整个环节彭志刚一个都没有落下。用他的话说,“我又找回当年干刑警、办大案的感觉了。”
办案结束后,同事廖伟记得,“彭哥说的他从来没去过广东,第一次到广州,我带他去看的广州塔和珠江夜景。”

↑今年11月彭志刚与大队战友赴广东办案完毕后观赏珠江夜景。
红星新闻记者 颜雪 图片、视频来自警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