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屈原诗句深析科幻未来 阿来:“天问必有回音”|“天问”科幻奖

封面新闻
关注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王皓润 摄影报道
屈原在楚水边写下不朽的诗篇《天问》中,以一百七十多个问句追问星河天文、地理山川、人文历史的秘密。10月18日下午,2024“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成果在成都科幻馆发布。身为大赛评审委员会主席的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上台致辞,借用屈原在《天问》中的诗句与意象,对本次大赛的入围及获奖作品做一个整体的观感介绍。

阿来在2024“天问”科幻文学大赛成果发布现场致辞

阿来在2024“天问”科幻文学大赛成果发布现场致辞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苍穹九天,边际何在?日月星辰,关系如何?阿来说,古人对宇宙奥秘的追问,是人类思想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来源。也是人类科技不断进步的原始动力之一。“在本届大赛的作品主题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一探索使命的延续。其中既有对浩瀚银河的瞭望与遐想,也有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揣摩和思索。可以说,本届大赛的参赛作品集中体现了我们的科幻创作者们对于探索未知世界的蓬勃动力与激情。”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周穆王环游天下,寻访山水,所求为何?随着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我们的地球作为一个已知世界,相较于凡尔纳写下《海底两万里》的时代已经褪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但阿来认为,“这并不代表对我们周遭世界的探寻就可以告一段落。本届大赛还有许多作品,聚焦于除了星辰大海之外的细微之处,考究科技变化给人类命运带来的深刻改变,思考科学将可能如何影响我们未来生活的细枝末节。这种对个体与局部的关注,与宏大的叙事一样,都是我们文学的重要使命与目的。”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昆仑山上仙宫神阙,大开四方之门,什么样的人物进出此间?阿来解释说,“天问大赛作为由中国作协指导的官方科幻赛事,就如同昆仑一样,大开四方之门,打破体裁、类型、发表的藩篱,希望吸引最多最广泛的创作者参与其中。从最终的获奖名单和入围名单来看,既有来自《科幻世界》这样的科幻专业媒体的作品,也有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等传统出版机构的作品;既有影视剧本,也有漫画的表达;既有名声显达的大家,也有锐气十足的新人,林林总总,荟萃群英。”
阿来引用的最后一句诗句是“苍鸟群飞,孰使萃之?”阿来说,本届大赛的优秀创作者与优秀作品的数量、质量都令评委会大感振奋。如同苍劲雄鹰,搏击天宇,未来可期。“谁能将这些苍鹰聚集?如何将华语科幻带向更高的层次?这将有赖于我们天问大赛高水准的坚持举办,有赖于科幻创作者们的信任和广泛参与,有赖于各位朋友的鼎力支持。我相信,天问必有回音,未来必有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