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成都

“3+22+N”产业园区体系出炉!成都印发行动方案

红星新闻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产业园区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承载主体,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引擎、主要阵地。12月18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获悉,《成都市产业园区“园区优化强承载攻坚”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印发。成都将聚焦加快建设产业特色鲜明、“四链”深度融合、竞争能力突出、运行机制高效的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园区,建立健全国家级、省级、市级有机衔接的产业园区体系,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功能定位、产业结构,提质园区基础设施、公服配套、风貌形象,推动实现“特色立园”,推进生产服务优质、生活配套便利、生态环境优美,提升产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产业园区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承载主体,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引擎、主要阵地。12月18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获悉,《成都市产业园区“园区优化强承载攻坚”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印发。成都将聚焦加快建设产业特色鲜明、“四链”深度融合、竞争能力突出、运行机制高效的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园区,建立健全国家级、省级、市级有机衔接的产业园区体系,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功能定位、产业结构,提质园区基础设施、公服配套、风貌形象,推动实现“特色立园”,推进生产服务优质、生活配套便利、生态环境优美,提升产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新川创新科技园

构建“3+22+N”产业园区体系

“一园区、一规划”

备受关注的“3+22+N”产业园区体系正式出炉。《行动方案》明确,成都将优化产业园区梯度布局体系,以发展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园区整合纳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以发展商务商贸、文化旅游、农业为主的园区设置为市级园区,全市构建“3+22+N”产业园区体系,并进一步优化调整全市产业园区空间地理布局,精准划定产业园区空间边界。

对标对表国际国内一流园区,成都将编制《产业园区五年发展规划》,绘制产业图谱,提出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实现“一园区、一规划”。为实现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化,产业园区将围绕“四链”融合发展、“镇园之宝”引培、招商引资促进、园区服务保障等核心工作,搭建通用数据底座。

▲白鹭湾科技生态园二期效果图

强化“硬支撑”

供地、能源、交通、物流均有保障

园区如何成为孕育企业的沃土?解企业所需、答企业所疑是基础保障。《行动方案》从供地、能源、交通、物流等方面提供充分支持,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强化产业园区用地供给保障。《行动方案》明确,实现工业用地100%“标准地”出让,开展存量低效工业用地清理整治行动,提高产业园区使用存量用地比重。

优化产业园区能源保障服务。《行动方案》明确,建立重大产业项目能源建设保障服务工作机制,“一园一策”制定产业园区能源电力保障方案,加快推进电网项目建设,推广多形式用能、节能举措,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完善产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行动方案》明确,加快建设功能性、引领性、支撑性交通项目,提质产业园区公共交通服务,提升园区交通便利性,力争实现城市新区、中心城区产业园区轨道交通全连通(含铁路公交化)。

建强产业园区现代物流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构建以“国际航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为核心的立体开放通道网络,加强出口运力保障,优化与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汽车制造等产业流通需求相适配的专业化物流服务。

提升产业园区信息基础设施。《行动方案》明确,持续推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带宽升级扩容,加快推进IPv6规模应用,深化“5G+千兆宽带”为代表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智慧园区”。提升多元算力供给能力,加快构建“23+N”数据要素服务站体系。

▲成都市龙泉驿区一汽大众汽车厂

提升“软实力”

住房教育医疗资源留住人才

园区如何让人城产共融?《行动方案》从住房、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发力,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提升产业园区住房保障水平。成都将加强产业园区人才安居服务,按需规划布局建设人才公寓,有序推进人才公寓项目建设。加大产业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提供住房公积金租房、购房相关支持,多元保障人才住房需求。

提升优质教育资源集聚水平。成都将建设一批服务园区的教育设施,引导重点园区链上企业与市属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共建,深入推进“园中校”“校中厂”办学模式。推动市属高职院校联合在蓉本科院校、优质企业打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联合开展现场工程师、“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双元制”人才培养。

提升优质医疗资源集聚水平。成都将针对性配置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加快推进医疗资源项目建设。对园区中小微型企业进行职业健康帮扶。围绕园区需要健全普惠优先的托育服务体系。

提升公园城市园区风貌水平。成都将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建设公园城市小尺度示范区,推进园区绿道、“小微绿地”“金角银边”场景建设,各园区合理增设配套设施,加强与园区周边各级绿道的连通,引导各类绿色空间要素聚集与分布。

提升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成都将推进园区内部道路、给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推进“无废工业园区”“无废工厂”建设。开展产业园区减污降碳环境综合治理,推进产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电子围栏建设,提升重点产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监测能力。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