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成都

“开门治堵”稳步推进!第一批任务顺利完成 第二批实施进度超8成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成都市自2024年10月底启动“开门治堵”以来,截至目前,2024年10月31日发布的第一批次堵点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2025年1月2日发布的第二批次堵点治理和农村公路排危整治任务进展顺利,完成率超80%,相关点位拥堵指数下降明显

成都市自2024年10月底启动“开门治堵”以来,截至目前,2024年10月31日发布的第一批次堵点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2025年1月2日发布的第二批次堵点治理和农村公路排危整治任务进展顺利,完成率超80%,相关点位拥堵指数下降明显;累计收到市民意见建议6580件,经分类研判后采纳5560件,切实将群众智慧转化为治堵良策,构建了“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社会评价”的工作闭环,营造了良好的互动格局。

截至目前,两批次共214项堵点治理和农村公路排危整治任务已完成186项,完成率87%,第一批次63项堵点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第二批次151项任务已完成123项,完成率达81%(其中堵点治理任务88项完成60项、农村公路排危整治任务63项全部完成),“开门治堵”实效通过一组组数据具象呈现:

拥堵指数下降了:通过综合治理,区域交通拥堵状况得到持续缓解,华西医院、统力大道成新蒲路口、剑南大道锦城大道路口等点位周边拥堵指数降幅均达20%以上。

道路资源盘活了:通过退围拆围,释放道路空间超21万平方米、车道资源116条,加快占道施工“还路于民”进度。

出行选择更多了:通过匹配需求,优化公交站点(线路)50处(条),开行通学、通勤定制公交线路204条,覆盖80余所学校与6个产业园区,“点对点”解决“送娃上学绕远路”“园区通勤等车久”的问题;持续推进“地铁+公交+共享单车”三网融合,“最后一公里”难题逐步破解,公共交通出行吸引力持续增强。

“小切口”带来“大变化”

代表点位:华西医院片区、中环路佳灵路口

作为市民集中反馈的“老大难”问题之一,华西医院片区被列为第一批治堵清单头号治堵任务。据统计,华西医院片区交通拥堵指数由实施前的3.28下降至2.44(降幅约26%),过境交通流量减少约20%,核心路段电信路拥堵指数骤降41%,区域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第二批任务清单第8项中环路佳灵路口车流人流密集,曾是拥堵频发的关键节点。改造后,路口拥堵指数从2.78降至1.4,降幅约50%,通行压力得到根本性缓解;进城方向早高峰平均车速从治理前的10.7公里/小时提升至24.9公里/小时,晚高峰车速从12.7公里/小时提升至31公里/小时,高峰时段的车速均达到了改造前的两倍以上。

推进退围撤围 压缩“占道期”

代表点位:17号线二期清水河大桥站武青东四路(武青南路至潮音段)

针对地铁建设、管线改造等占道施工导致的阶段性拥堵,住建、轨道等单位通过科学优化施工时序,缩短道路占用时间。截至目前,前两批任务清单共53个施工点位已完成35个,完成率66%。

其中,地铁17号线二期清水河大桥站已退还龙腾中路占道面积1万余平方米,恢复车道2条;武青东四路(武青南路至潮音段)工程已全面拆围,退还占道面积0.38万平方米,退还车道2条。

打通“断头路” 消除“肠梗阻”

代表点位:锦葵路、乐平四路中信大道与何公路交叉口、光华大道成飞大道路口

针对城乡接合部、集中发展工业园区、跨行政区交界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的“断头路”瓶颈,住建、公安交管等部门先行将乐平四路等5条断头路和锦葵路、二环路西段项目工程改造纳入第二批任务清单。目前,锦葵路、乐平四路已建成通车,其余项目正加速推进。

锦葵路作为连接华西医院锦江院区主要出入口,建成通车后,有效缓解了成龙大道、锦江大道及医院周边交通压力,畅通区域路网循环。

乐平四路通车后,不仅为周边住宅小区东西向通行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提升了片区整体形象和环境,助力 “一条路激活一片区” 。

城管、住建、公园城市等部门及相关区(市)县协同推进隔离设施优化调整、局部工程改造等“短平快”项目,逐步消除道路“肠梗阻”,切实畅通城市路网循环。

中信大道与何公路交叉口是郫都区有名的 “堵路” 。自纳入第二批任务清单后,仅用45天完成从进场施工到正式通车。通过拆除西侧人行道、新增机动车道,释放约646平方米通行空间;利用道路西侧空间新建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拓展约1080平方米慢行系统;实施动态优化交通组织、设置临时便民通道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提升路口通行能力。治理后,该路口早高峰拥堵指数由2.03降至1.42(降幅约30%),晚高峰拥堵指数由1.53降至1.23(降幅约20%)。

光华大道成飞大道路口的治理过程则实现了“当日工程”目标,是第一批任务清单中绿化迁改工程的典型案例。完成移植乔木42株、花境200平方米、草坪340平方米,同步缩减中央绿化带540平方米并新增左转车行道等相关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治理过程对道路通行的影响。治理后,左转通行效率提升30%。

纾解“停车难”

代表点位: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为缓解就医 “停车难” 和医院周边道路拥堵,为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等21家长期存在停车难、周边拥堵等问题的医院“量身定制”优化措施,研究形成《成都市中心城区部分医院群众就医停车难问题“一院一策”工作清单》推进实施。

自2月10日清单公布至今,“一院一策”清单68项治理措施已完成61项,完成率90%,已新增泊位约1900个,19家医院信息已接入市级停车管理平台;涉及占道经营规范、共享单车清理、交通秩序管控、局部工程改造等措施共37项已完成35项,相关医院周边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得以缓解,周边道路运行更加畅通有序,剩余措施正加快推进中。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例,目前,院前广场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95%,跨凤溪河箱涵120急救专用通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计划7月中旬全面完成周边交通拥堵及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届时医院周边通行、就医环境将彻底改善,为市民提供更安全、方便、整洁的就医体验。

目前《第三批堵点治理和农村公路排危整治任务清单》已出炉敬请市民朋友们持续关注。

(来源:成都发布)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