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成都

成都37家“青年人才驿站” 为13万异地求职青年搭起暖心“落脚地”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金九银十”作为全年求职的重要窗口期,来蓉找工作第一站,在哪“落脚”成为不少毕业生关注的问题。近日,河北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李宇欣收到成都企业面试邀约后,通过公众号提交“青年驿站”入住申请,顺利入住锦江区青年人才驿站。

“金九银十”作为全年求职的重要窗口期,来蓉找工作第一站,在哪“落脚”成为不少毕业生关注的问题。近日,河北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李宇欣收到成都企业面试邀约后,通过“青聚锦官城”公众号提交“青年驿站”入住申请,仅五六个小时便获通过,顺利入住锦江区青年人才驿站。这处近20平方米的房间配备独立卫浴与一次性用品,一楼公共区域还设有阅读空间、共享厨房和健身设施,让初到异乡的她直呼“找到了家的感觉”。

截至目前,成都已建成37家“青年人才驿站”,累计服务异地求职青年逾13万人次。“我们通过电话回访、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动态评估服务,目前已评定出8家五星级、12家四星级驿站,以优质服务为青年求职保驾护航。”共青团成都市委副书记刘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选址产业、时间有弹性,缓解求职“住宿焦虑”

“青年在哪里集聚,站点就建在哪里。我们选点时优先考虑产业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周边,让青年面试、办事少跑路。”共青团锦江区委副书记郭圆圆指着驿站周边地图介绍,锦江区青年人才驿站选址新希望新家酒店,正是看中其毗邻锦江数字传媒产业园区的优势,“驿站距离地铁站200米,周边仅步行10分钟范围内,就有20多家企业,去年入住的青年里,近三成面试地点都在3公里内。”

针对青年住宿需求的差异,成都“青年人才驿站”推出了灵活的服务举措。“原本单次最长能住7天,后来驿站说我报名了城市感知行活动,还帮我申请了续住3天,正好有时间深入了解成都的就业环境。”李宇欣所说的续住政策,正是成都的弹性服务之一——部分驿站将免费续住时间延长至14天至1个月,以匹配青年求职周期。

“驿站能长期运营,离不开政企协同的支持。”刘俊透露,市、区两级团组织每年会安排专门经费,对承接驿站运营的酒店、公寓给予补贴,“像锦江区这家驿站,酒店常态化预留10张床位,求职高峰期能动态增加到20多张,既保障了需求,也避免了资源浪费。”

从求职到安居,多措并举助青年扎根成都

如今,成都“青年人才驿站”的服务,不只停留在“解决一张床”的短住需求上。“我们想打造的是‘短住-长租-安居’的全周期支持。”郭圆圆介绍,锦江区一方面在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中增设驿站房间,另一方面对符合本区人才分类标准的青年,提供最高6000元的租金减免,“让青年从求职到定居,都能感受到持续的政策支持。”

在运营模式上,驿站也在不断优化效率。“以前帮学生查驿站信息,要翻好几页资料,现在微信公众号里就能一键申请、VR看房,审核结果实时推送。”从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张老师说,这种“一网通办”的机制,让她每年能更高效地帮学生对接驿站资源。

除了安居保障,成都“青年人才驿站”还推出帮助青年融入城市的特色服务。截至目前,共青团成都市委已围绕驿站设计30余条“创新创业就业环境感知行”路线,开展活动150余场次,吸引1万余名青年参与。“我们不想让青年只把驿站当‘住宿点’,更希望这里是他们认识成都、对接资源的‘起点’。”刘俊说,驿站会定期链接创业就业导师,为青年提供简历优化、面试技巧等指导,“去年有个学机械的小伙子,就是通过驿站导师的建议,调整了求职方向,最终入职了本地一家龙头企业。”

对于驿站未来的发展,刘俊表示:“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联动企业,让岗位推荐更精准。同时扩充导师库,针对新媒体、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提供更贴合需求的指导,真正让‘青年人才驿站’成为连接青年与城市的‘连心桥’。”(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