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

两会热议丨成德眉资四市如何抱得更紧?

四川在线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2021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极核和主干功能,大力发展成都都市圈,加快培育壮大环成都经济圈,促进内圈同城化、全域一体化。

四川在线记者 樊邦平 程文雯 郑志浩 何浩源

2021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极核和主干功能,大力发展成都都市圈,加快培育壮大环成都经济圈,促进内圈同城化、全域一体化。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再次站上了腾飞的风口。

2020年,我省把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从空间规划到产业布局,从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不断突破,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从战略构想进入了落地实施。

走向2021年,成德眉资四市又该如何抢抓机遇,让同城化发展走向纵深?在省两会上,与会代表委员们就此,积极建言献策。

  让交通更畅通 让四市抱得更紧密

“同城化发展,交通的畅通是最大的前提,有了交通的通畅,才有人口的自由流动和产业的有序布局。”在省政协委员、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翼刚看来,交通应该是下一步四市同城化发展的一个着力点。

王翼刚认为,下一步,成德眉资四市还要加快打通交界地带“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同时还要深化铁路公交化营运,持续提升铁路公交化服务水平。

“光打通断头路还不够,要尽快推动轨道交通的建设。”省人大代表、眉山市政协副秘书长、民革眉山市总支主委宋洪芳介绍,市域铁路S5线是眉山联通成都的主要轨道交通,为了修通该线,成眉两地已准备了多年,目前全线的工可报告初稿编制也已完成,然而,项目推进却面临立项困难,影响了眉山与成都同城化发展的进度和质量。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成都外环铁路和成德、成眉等城际、市域(郊)铁路前期工作。“对此,宋洪芳建议,下一步,同城化的相关市应该在市域轨道交通方面携手并进,冲破建设的难题和瓶颈,争取得到省上和国家层面的支持,早日推动更多的市域轨道交通项目落地。

“同城化发展,必须交通先行。”省人大代表、资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工党四川省委直属资阳市委总支主委倪勋对此也极为认同。

倪勋告诉记者,目前资阳按照“互联互通、无缝对接、同网同标、一体运行”思路,系统谋划构建了“7高11轨16快”立体综合交通网络,让资阳中心城区到成都主城区的时间缩短到了23分钟、到重庆主城区的时间缩短到了56分钟。

“但这些还不够。”倪勋认为,要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向纵深,资阳还将着力打造成渝主轴双门户交通枢纽、同城化交通管理创新区和成渝中部最大客运中转换乘和物流集散中心。

  实现产业互补 共享发展红利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落点是产业的互补互融,目前,成德眉资四市产业体系比较完备,四市内部有各自的优势产业,但四市之间仍旧存在产业关联及经济联系偏弱,扶持政策差异较大,制约同城化产业分工与协同的体制机制难以突破等问题,四市在很多产业的布局上,仍旧还存在‘两张皮’现象。”省政协委员、民建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陈健生认为,未来成德眉资四市可探索建立以成都为主导的“创新+制造”的产业分工与协同发展格局,建立推动同城化产业发展的引导平衡基金和同城化合作企业或项目的利益共享机制,实现“财税同城化”,建立适应同城化建设与发展的产业考核评价体系。

“实现产业互补,未来在成德眉资四市中,更要各自找准定位,把竞争变为合作。”省政协委员、资阳市政协副主席、民盟资阳市委主委廖荣江告诉记者,在做好产业分工方面,资阳已经找准定位,下一步当地将瞄准生物医药、新材料、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大力承接成渝产业、人流、物流、信息流转移,并持续加强与成德眉三市的产业协作互补,注重区域产业协同和上中下游产业链接共生,力争走出独具特色的资阳制造业发展新模式。

“在产业竞合中,也要重视四市之间农业的互补。”省人大代表,德阳市妇联副主席(挂职)刘春香表示,随着成德眉资同城化的发展,以及成都都市圈的做大做强,都市圈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也将与日俱增,对此要打好提前量,做好菜篮子的规划和部署。

刘春香介绍,中江是成德眉资四市中的农业大县之一,具备建设成为成德眉资“菜篮子”保供基地的优势,对此,可以将中江纳入成渝绿色优质蔬菜产业带范畴,以更好推进“菜篮子”保供基地建设。

同时,刘春香还建议,成德眉资四市可建立统一保供基地的应急保障机制,如遇特殊情况,能有效调控基地生产保供。

“产业互补之外,还应重视信息的共享,这是实现跨区域合作的关键。”省政协委员、眉山市政协副主席、民盟眉山市委主委杨常沙介绍,当前成德眉资四市政府信息和数据内部共享和跨区域互通还存在内部“信息孤岛”多,信息跨区域互通有壁垒等问题,影响了同城化的发展,尤其影响了产业的互联互通和互补。

对此,杨常沙建议,一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要以政务服务为突破,做到内联外通,最重要的还要打破技术壁垒,完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成德眉资四市要合力破解信息共享技术难题,使四市信息平台和专业系统互联互通,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共享,要研究制定信息共享标准、权责清单、激励机制等,使四市各级部门愿意提供信息、安心使用信息,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提供信息保障。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