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

黑风高夜 唐家河“偷蜜贼”团伙作案被抓拍

四川在线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黄喉貂是典型的食肉兽,因前胸部具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而得名,以啮齿动物、鸟、鸟卵、昆虫为主,有时也攻击鹿科动物。

四川在线记者 王代强

近日,在一个月黑风高、寒风凛冽、树影婆娑的夜晚,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蔡家坝的养蜂场,出现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个矫健的身影,东嗅嗅西挠挠,跳跃在邻近几个蜂箱间,似在试探、观望,谋划怎样才能享用到那香甜之蜜。此案的“犯罪嫌疑人”便是唐家河的“丛林杀手”——黄喉貂。

黄喉貂是典型的食肉兽,因前胸部具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而得名,以啮齿动物、鸟、鸟卵、昆虫为主,有时也攻击鹿科动物。除动物性食物外,也采食一些野果、浆果。同时,黄喉貂也会采食蜂蜜,通常将蜂箱掏一个洞,钻进去偷吃蜂蜜,因此,它也获得一个美称“蜜狗”。

视频中,还未待观者反应过来,画面中又出现了一双“火眼金睛”

两只?但当镜头里再次出现另外两处“亮光”时,便可知,这定是次有组织、有计划的“4人团伙作案”,不一会儿,它们用锋利的牙齿、尖锐的趾爪,对蜂箱轮流发起攻击。

蜂箱咯咯作响,经过20多分钟的轮番攻击,最终,善于团队协作的黄喉貂还是未能如愿,不甘心地逃之夭夭。

物种科普

摘录自《唐家河鸟兽物语》

黄喉貂是一种十分美丽的食肉动物,它广泛分布在从黑龙江到海南的森林中,适应性非常强。黄喉貂属于较大的鼬科动物,比黄鼬大很多,体重与家猫接近,但是体型比家猫细长。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有一个明亮的喉部,还有四条矫健的黑色大长腿。一般情况下南方的黄喉貂喉部黄斑要更加明亮和鲜艳。因为毛皮有色差,且不如其他貂类柔软,较少有人会为了获取毛皮猎杀黄喉貂,这也使得黄喉貂躲过一劫,在 IUCN 的评级里面属于低度关注状态。

黄喉貂主要以中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为食,也会掏食蜂蜜或者吃野果。在野外,黄喉貂很少单独活动,一般会结成 2 只到 4 只的小群。它们在捕猎过程中有很好的分工协作,凭借这种配合,

黄喉貂可以捕获小麂、毛冠鹿之类的有蹄动物,这些有蹄动物的体型可以达黄喉貂的 5 倍以上。在唐家河,工作人员多次记录到黄喉貂合作捕猎小麂,利用河岸、岩石等有利地形,将小麂驱赶到河中,趁其上岸之时发动忽然袭击。黄喉貂的粪便表面比较黑亮,通过内容物分析可以判断黄喉貂吃了哪些食物,却无法判断各食物的比例,因为黄喉貂对不同食物的消化程度不尽相同。

一般情况下,鼬科动物多为夜行或者晨昏动物,但是唐家河的研究发现黄喉貂是典型的日行性动物,夜间活动的情况极少。这与泰国的黄喉貂明显不同,那里的黄喉貂只有一半的活动是处在白天。所以在唐家河看到黄喉貂的时候多数是白天,尤其是午后沿公路或者河道观察。从科研交流中心到水池坪这段路是观察黄喉貂的最佳路线。黄喉貂的领地意识很强,时常会沿固定线路巡视领地,这样的线路主要是领地内的山脊线。在一些有树根、石头突出的地方,黄喉貂会频繁地在此进行气味标记。黄喉貂进行气味标记的方式比较独特,一种方式是用屁股在标记点前后磨蹭,另一种方式是后肢下蹲迅速地抖动胯部排出液体,在标记完后黄喉貂会扭转头嗅闻几下标记点,然后离去。一般情况下,小群内的每一只个体都会在标记点标记。黄喉貂很爱干净,一般不会在标记点排粪,这与同域分布的猪獾不同,猪獾在同一个标记点既会排尿也会排粪。每年的冬春季节是黄喉貂标记的高峰期,初步推断是为了春季的交配做准备。在夏季,黄喉貂则很少标记。

黄喉貂的攀爬本领很强,但是它们更喜欢在地面活动,它们在地面活动的时候尾

巴高耸,一蹦一跳的十分有趣。黄喉貂会在大树基部或者大石缝中搭建自己的巢穴。

在唐家河,黄喉貂广泛分布在 3100 米以下的森林中,数量较多,是最重要的食肉动物之一,对控制小麂、毛冠鹿的数量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相较于果子狸和黄鼬,黄喉貂更喜欢亲自捕猎,而不喜欢进食自然死亡的动物尸体。它们没有果子狸和黄鼬那么大胆,警戒心也更强,不太喜欢在保护站和人类建筑物的附近活动。

(视频由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提供)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