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蓬溪这座古寺所藏仙画 被称赞为“四川壁画之精华”

四川在线
关注在遂宁市蓬溪县宝梵镇宝梵村,有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梵寺。寺庙始建于北宋,宋治平元年(1064年)宋英宗赵曙敕封为今名,意为“佛中之圣,梵中之宝”。现存的寺院为明景泰元年重建。据明碑《宝梵寺修造记》称,之所以在此择地建寺,是因其地“幽胜”,可“藏焉修焉”。
寺庙虽然隐于川中一隅,但是颇具名气,原因就在寺内的壁画,有“川中敦煌”之誉。清代文人有诗名曰《赞宝梵仙画》,“古寺钟灵秀,霞光霭万重。凤歇观音竹,鹤眠罗汉松。集成双活虎,圣捧九飞龙。仙笔抒妙品,丹青耀禅宗。”
在现存的10铺壁画中,以《地藏说法》最为精妙,曾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另外9铺《议赴法会》《雷音供奉》等亦是匠心独运,情景交融,妙趣横生,堪称精品。
壁画通高3.08米,宽度在2.06米至3.17米之间,每铺壁画之间以柱相隔,既相互独立又连为一体。壁画共绘制人物103人,造型准确、比例匀称、姿态生动。
中国明代壁画基本都是依据前代留下的粉本绘制,“粉本”是指绘画所采用的白描线稿,一般由技艺高超的名家画师创作,民间壁画绘制中凡是大面积绘制,且技术难度较高的一般都需要参照粉本。
宝梵壁画的绘制者都为民间画师,他们是在借鉴粉本的基础上,对复杂的人物造型和图纹进行变化和改造,因此壁画所绘制人物既遵循了固定的模式又具自身的艺术特色。人物造型上沿用了宋代绘画的写实手法,线条灵活生动、富于变化。
比如《罗汉补衲图》,图中右侧一位白衣罗汉右手拿着针线,小拇指微微翘起,画师运用兰叶描勾勒,将人物手指的饱满与圆润生动表现出来,手中牵引的丝线细若游丝,若隐若现,极尽精妙。
宝梵壁画的色彩浓重饱满、金碧辉煌、绚丽夺目。采用传统工笔重彩画技法绘制,色彩主要以红色和绿色为主,兼施黑白灰色和少量的青色,形成了鲜明的用色特点。
这些留存至今的壁画,不仅生动再现了巴蜀地区明代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的繁荣景象,最为重要的是壁画自身的艺术价值不可估量。著名敦煌学专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称之为“不可多得的祖国绘画艺术珍品”,著名书画家、原重庆画院院长谭学楷赞其是“四川壁画之精华”。
四川在线记者 王若晔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