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众多国之重器为何掩埋于此?并非祭祀行为而是掩埋祭祀器物

四川在线
关注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吴晓铃 三星堆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图
三星堆祭祀坑之谜,有望随着持续展开的考古发掘渐渐揭开真相。
9月9日,三星堆祭祀区公布最新阶段考古成果。在丰富的出土文物中,出现了多件器物和1986年出土的器物存在相似的情况。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执行领队冉宏林表示,这极可能说明三星堆的8座祭祀坑存在两种情况——面积较小的5、6号祭祀坑是真正的祭祀坑,其它6座坑很可能是祭祀器物的掩埋坑。

残缺的1号青铜神树,能否在新的祭祀坑中找到匹配的残件?
两类坑存在三个明显不同特征
冉宏林介绍,截至目前在三星堆遗址所发现的8座器物坑,之所以将其划分为两类,来自三个方面明显不同的特征。
首先是年代和层位关系不同,此次考古发掘中,发现的6号坑与7号坑存在明显的打破关系——6号坑打破了7号坑,这说明6号坑出现的时间肯定是比7号坑晚。冉宏林介绍,在6号坑中,发现了一把玉刀,根据金沙博物馆王方的初步判断,材质与金沙遗址出土的玉器材质相似,推断6号坑的年代也许跟金沙遗址的年代接近。
第二是形制特征和尺寸的不同。冉宏林介绍,5、6号坑的面积都比较小,不超过5平方米,深度大约为1米左右;而其余6座坑的面积则比较大,超过8平方米,坑的深度则在1.6米左右,甚至可以达到2米。“两类坑之间面积和深度的区别,不是随意形成,而是有意识地形成这样的区别。”
第三则是出土文物不同。冉宏林介绍,一方面是出土文物本身不太一样,5号坑中发现了一个大的黄金面具之外,主要是细碎的金器、玉石器、青铜器、象牙雕等;6号坑中发现了一件木箱子及一把玉刀,在木箱子旁,还有一件待确认的木制品,除此之外,暂时没有更多器物发现。总体来看,这两座坑出土的文物相对体形比较小,数量也不算多。而其余6座坑,则充分展示了古蜀国的富丽繁华,完整的象牙、大型的各类青铜器以及金器、玉器等层层叠叠、密密麻麻,数量均以百计。“在文物中,象牙的区别最大,在5号坑中所发现的象牙,都是经过人为加工的,把象牙切成小片,上面还雕刻有花纹。而在另一类6座坑中发现的象牙,则是没有经过处理的整根的象牙,虽然其中部分有火烧的痕迹或者被砸坏,但除此之外,没有经过其他的处理,就是原原本本的象牙。”
冉宏林说,除了文物本身,在这两类坑中,文物的埋藏方式是不同的,其所体现的是当初古蜀人掩埋这些文物的行为的不同。“第一类坑中,是有意识地、虔诚地摆放进去,6号坑中与坑同长的木箱子,就十分典型,摆放得很规整。而第二类坑中的器物,则更像是直接抛进去或者倾倒进去的。”

这些青铜构件,它的另一部分又在哪里?
6个大坑应是同时形成,一次性掩埋古蜀人全部“家当”
1986年,三星堆遗址1、2号坑被发现,由于考古材料十分有限,关于这两座坑的性质,众说纷纭,最终形成两类主流说法,一类认为是祭祀坑,古蜀人在祭祀时将这些器物放置于坑中;另一类则认为是祭祀器物的掩埋坑,古蜀人将这些祭祀器物放置于坑中,但这个本身并非祭祀活动的一部分。

这些青铜构件,它的另一部分又在哪里?
而这一次,随着另外6座坑的出现,对完整认识三星堆“祭祀坑”提供了新的材料。冉宏林分析,5、6号坑的性质应该是祭祀坑,这两座坑是同时出现,还是有早晚关系,目前还不好判断,但整体应该比另外6座坑晚。
据介绍,最近几十年,考古人员在遗址区域持续勘探发掘,并没有在其它地方发现这么多的铜器和金器,而以陶石器为主,因此另外6座坑,几乎掩埋着当时古蜀国的所有“家当”。
“而这6座坑,是同时一时间形成的,这样的行为,不应该是祭祀,而是神庙被毁后,古蜀人将神庙中被砸坏和烧毁的祭祀器物,一次性进行集中掩埋。”冉宏林说。

杂乱的象牙和青铜器,它们应该曾经摆放在更神圣的地方。余嘉摄
之所以推断这6座坑,是同一时间形成的,有两个重要线索。“一是因为我们在不同的坑中,多次发现了属于同一件器物的不同部位。”冉宏林说,例如,在8号坑中发现一件青铜神兽,颈部缠绕了一圈铜丝,而在3号坑中的“奇奇怪怪”青铜器下方底座,也缠绕着一根相似的铜丝。“目前,只在这两件器物上见到了这样的铜丝,根据三星堆此前出土的其他神兽,在神兽的头顶一般都会托着一样东西,我们推测,8号坑的这件神兽上方,也许就是托着3号坑的这件青铜器,这两件器物原本应该是一件。”
同时,也有一些形制一样的青铜器,分布在了不同的坑中。“三星堆出土的不少文物都是三件成一套,这或许是古蜀人的一种器物制度,我们多次发现,本应该为一套的文物,例如青铜人像等,却散落在了不同的坑之中。”
这两个重要线索,都指向了这6座坑,是同一时间形成的。
神庙为何被毁?并非战乱而是失火
那神庙为何被毁,以致于古蜀人要将数量众多的几乎是自己全部“家当”的祭祀器物集中掩埋于此?过去,学界也产生了众多说法,包括亡国宝器掩埋坑、失灵神物掩埋坑、灭国掩埋坑等。
“此前很多学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战乱,一种认为是古蜀国将战败之前,古蜀人自己将这些器物埋于地下,另一种认为是敌人攻占古蜀国国都后,将这些器物埋于地下。”冉宏林说,但是现在看来不太可能,因为在三星堆遗址甚至古蜀国范围内都没有发现大量的兵器,也没有发现人骨异常的墓葬,所以那个时候应该没有战乱,而是一个和平过渡的历史进程。
而根据最新的考古材料,冉宏林认为,神庙是因失火倒塌被毁。
在8号坑中,发现了大量红烧土,这在古代,是非常高等级的建筑材料,考古人员认为,这应该就是当初神庙的建筑遗迹。“在许多坑中,还发现了灰烬,其中4号坑的灰烬经过测定已经确定里面90%的成分都是竹子,竹子在过去,则是主要用于建筑的屋顶和墙壁,应该就是神庙的屋顶被烧毁后留下的。”冉宏林说。
“在这6座坑中,许多大型的器物都有被砸被烧的痕迹,但是仔细分析,这些器物被砸毁时几乎都是来自于一个受力点,而灼烧也并非均匀被烧,很多器物只是表面局部被烧,烧毁的程度不一样,有一些严重到已经被烧融,而一些小型的器物或许被压在下面,完全没有被烧。”冉宏林认为,这些器物被砸和被烧的迹象,与火灾现场的痕迹十分吻合,符合这一推断。
“神庙被烧了,器物被砸了,但是这些毕竟是祭祀用品,不能就这样随意丢弃,所以古蜀人待火灭之后,重新进行了分堆整理,挖了这6座坑将其集中掩埋起来。”冉宏林说,从6座坑的器物掩埋方式,也能明显看出“分堆整理”的迹象,其中1号和4号最靠近北边,掩埋的就是建筑的屋顶,所以里面灰烬比较多,在灰烬中夹杂了一些小的器物;而2、3、8主要放置大件的青铜器;7号坑则放置玉石器和薄片状的小件的青铜器。“古蜀国象牙数量众多,截至目前来看,一共发现了接近400根象牙,数量非常庞大,所以古蜀人将其他的器物放置好后,将这些象牙平均地放在了6座坑中。”
冉宏林分析,当古蜀人的神庙在大火中毁于一旦,信奉神灵的古蜀人可能认为天神降怒,此地不祥,因此选择迁往金沙。“迁往金沙后,要么一部分人继续留在三星堆,要么他们又回到三星堆,进行祭祀行为,所以有了后来的5号和6号坑。”冉宏林说,而根据金沙遗址发现大量祭祀坑的情况推断,在三星堆,应该远不止5号和6号两个祭祀坑,也许未来还会有更多与其一样的真正的祭祀坑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