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下山,不是你想象“奔跑的香肠腊肉”那么浪漫

四川农村日报
关注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铠兵 杨都
10月26日,一群野猪闯入达州市大竹县城区,白天冲进公园在众目睽睽下游泳,深夜又在公路上肆意狂奔,引得人们“大惊失色”。而在宜宾市屏山县鱼孔村,村民史兴强今年种植的30多亩竹笋上市前夕遭野猪“截胡”,一夜之间损失大半。

闯入大竹城区的野猪半夜在公路狂奔
对于形容人们不计后果、莽撞冲动的举动,网络流行语有个形象的比喻——“野猪行为”。如今,现实版的“野猪行为”更是频频发生在居民的生产生活之中。
“猎捕野猪太难了。”近日,巴中市通江县20000头野猪泛滥,专业化捕猎队伍两天半时间仅猎杀8头野猪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不只是通江,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好转,我省多地野猪种群日渐扩大,“四川多地野猪泛滥成灾”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
消息一出,“捕来的野猪哪儿去了?”“能吃吗?”等评论迅速成为热门。此外,关于我省多地野猪为何泛滥,专业化捕猎难在哪里,如何协调野生动物保护与生产生活矛盾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山大王”下山肇事,村民忍气吞声
“野猪时常在粮食生产季节下山猎食,还是晚上作案,吃农户的玉米、水稻、红薯。”通江县元山子村支部书记向此绪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野猪数量和为害事件逐年上升,与民夺粮的情况时有发生,给村民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记者同时了解到,根据2020年通江县对野猪种群数量进行的初步调查,全县野猪数量达到了2万余头。

猎捕队队员通过猎犬身上GPS使用跟踪显示器跟踪野猪(程聪 摄)
野猪除了作为“三有”保护动物纳入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不得擅自处理,同时具有极强的“战斗力”,成年男子都不是它的对手。“通常就自认倒霉了。”与史兴强一样,在屏山县鱼孔村,多名农户的田地不时遭到野猪骚扰,经济损失程度不一。村民采用的插稻草人、敲锣等“土方法”也很容易被狡猾的野猪识破,可谓防不胜防。
面对野猪的蛮横,村民表示很无奈。
原本逍遥山林的“山大王”近来为何频频下山“肇事”?“根本原因还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的野猪种群迅速扩大。”屏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世雄告诉记者,以屏山县为例,近年来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程的大力实施,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野猪等野生动物种群扩大的同时需要更大的生存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也极大增加了野生动物保护的难度和压力。
两天半仅捕杀8头,专业猎捕起步艰难
4个人,7条猎狗,两天半时间,捕杀8头野猪,均是一枪毙命。这是此次江油捕猎救助中心在通江县取得的“战绩”。但同时,猎捕队也牺牲了两条价值3万多元的猎狗。

猎捕队带枪进山猎捕野猪(程聪 摄)
眼下正是猎捕野猪的黄金时期,进入冬季,森林木叶脱落,林间通透视野好,野猪一旦现身就更易追踪。此次通江县邀请的江油捕猎救助中心作为目前全省唯一一支拥有持枪证的专业队伍,配备了从意大利、俄罗斯进口的火力较猛的猎枪和专业的猎狗,也只取得了这样的效果。
而通江县今年的目标,是要捕杀750头。
为了减少野猪致害,今年7月,四川省林草局下发关于开展野猪致害防控试点的通知,决定在绵阳市北川县、广元市青川县和朝天区以及巴中市通江县开展野猪致害防控试点工作,主要试点内容包括组建猎捕队伍、开展科学猎捕活动。通江县随后出台了《通江县野猪危害防控试点工作方案》。
“成本太高,缺少专业装备,今年要完成猎捕750头的任务很难。”李斌告诉记者,除了请外援,通江县也组建了自己的猎捕队伍。但由于没有猎枪,猎捕队只能推行笼捕、围栏诱捕等方式,收效甚微。
“没有猎枪就不要贸然行动。”江油捕猎救助中心负责人成涛的告诫对李斌他们来说更像是“凡尔赛”。但不可否认的是,枪支,无疑是决定捕杀成效最重要因素。据成涛介绍,开枪时要选好角度,最好是一枪毙命,因为野猪受伤后,往往会原地折返,见人拱人见车拱车,蛮力惊人。
通江县已申报6支捕猎队,他们最大的希望,是能为其中的一支队伍申请到猎枪。
野猪“肇事”保险买单,村民不再自认倒霉
本以为只能自认倒霉,史兴强没想到,被野猪糟践了的竹笋还能得到赔偿。11月8日,就在村上举行的“屏山县野生动物致害保险首批理赔兑现活动”上,史兴强接过5700元赔偿金,欣慰地笑了。

村民代表领取赔偿金 屏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除了史兴强,首批野生动物致害保险理赔共为18户村民发放2万余元赔偿金。”刘世雄告诉记者,在屏山县,当前野生动物的活动并没严重到需要猎捕的程度,但为了解决野生动物“肇事”后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当地探索引入了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分别提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推动保险机构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业务,以及建立完善野生动物伤害保险制度。
今年8月,屏山县级财政投入17万元,通过公开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为该县行政区域内遭受野生动物造成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的所有者投保,明确了赔偿金额。村民只要在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与保险公司联系,将有工作人员在48小时内到达现场认定。
“首批受益的村民对这个制度的反馈都很好,也表示更加理解和支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屏山县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主任陈本平说。
截至目前,屏山县共受理野生动物致害案件25起,已理赔18件。屏山县也已将该项保险资金继续纳入财政预算,并将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推广。
“吃货”愿望落空,捕猎后的野猪这样处理
“隔着屏幕都觉得香。”“埋掉也太可惜了吧!”“我只看到满山的香肠腊肉在跑。”……在各大网络平台的评论区,网友纷纷为捕猎后野猪的处置“操碎了心”。

网友热议捕猎后野猪的处置
愿望很快落空。相关专家告诉记者,严禁食用野生动物、保护动物是法律红线。同时,由于野猪生长环境复杂,可能携带寄生虫、病菌等,误食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给食用者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带来威胁。
一层石灰一层土,在处置现场,此次通江县捕杀的8头野猪用生石灰消毒后,动物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就地挖深坑将其掩埋。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捕杀的野猪,必须按照标准流程处置。

工作人员撒药剂进行无害化处理(程聪 摄)
虽然无法作为食物,捕获的野猪也并不是一无是处。面对日益扩大的野猪群体,捕杀活动也将更为频繁,大量的野猪尸体如果得不到高效处理,就会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在捕杀量比较大的情况下,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后,经过专业部门处理,可以加工成动物饲料,予以有效利用。”李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