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

奋进中的成都都市圈 向更美好的未来乘风破浪

中国新闻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8日电 (王鹏 汤雁)翻开中国地图,在西南密集的山地中,有一片绿色的沃土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成都平原。而位于成都平原核心区域的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历来是“天府之国”的中心,也是四川全省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8日电 (王鹏 汤雁)翻开中国地图,在西南密集的山地中,有一片绿色的沃土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成都平原。而位于成都平原核心区域的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历来是“天府之国”的中心,也是四川全省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

2021年11月底,囊括成德眉资四市的成都都市圈规划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这是继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后,中国国家层面批复的第三个都市圈规划,更是中西部首个都市圈。

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交汇叠加下,建设成都都市圈,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集聚人口和经济势能,提升成渝地区极核功能,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三年多来,奋进中的成都都市圈,交出了一份优异的高质量同城化答卷——2023年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达到2.78万亿元,占全省比重46.3%,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比重34.0%,占西部地区比重10.3%,向2025年3.3万亿元的目标更进一步。

构建“两轴”打造“三带” 发展布局持续优化

都市圈同城化,势必要画个“圈”。总人口超2900万、总面积达3.31万平方公里的成都都市圈,涵盖省会成都和3个重要地级市。这个“圈”如何画,是一切的基础。

在此背景下,四川确定了以都市圈发展规划为统领,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各领域专项规划、重点区域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思路,构建形成了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成都都市圈“1+1+N”规划体系。

规划体系确定后,就到了“画圈”的关键阶段——确定发展布局。

长期以来,与全球其他成熟都市圈相比,成都都市圈存在中心城市外溢效应不明显、交通通达深度不够、产业协作配套不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国土空间布局不优等问题。

根据规划,成都都市圈以同城化发展为导向,重在强化成都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德阳、眉山、资阳比较优势,增强小城市、县城及重点镇支撑作用,构建极核引领、轴带串联、多点支撑的网络化都市圈空间发展格局,在都市圈率先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都都市圈实际发展布局中,构建“两轴”打造“三带”是重中之重。

何为“两轴”?翻开成都都市圈地图,可以明显看到一条纵贯成都、德阳、眉山的“成德眉发展轴”,其以天府大道为依托,向南北分别延伸至眉山市、德阳市。还有一条横跨成都资阳、直连重庆的“成渝发展主轴”,成都东进和重庆西扩正是在这条主轴交汇。

成都都市圈空间布局规划示意图。四川省同城化办 供图

构建了“两轴”布局之后,依托“两轴”统筹推进重大平台联动建设、共建都市圈高能级发展空间载体,便成了自然。

此时,成都联动德阳、眉山、资阳,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重大功能平台,共同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等“三带”,已然呼之欲出。

“我们在全国有七个基地,其中在成都都市圈就有两个,主要是服务成渝地区的汽车企业。”中创新航科技(四川)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负责人田召表示,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给企业带来了更大发展机遇,眉山工厂更是目前行业“亩产”最高,智能化、数字化程度行业领先的“超级工厂”。

“三带”也进一步填充着成都都市圈的“筋骨”。目前,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两港一体化”不断深入,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集聚效应不断显现,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开放能级大幅提升。

在成都都市圈发展布局优化中,交界地带融合发展,亦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成都市蒲江县、眉山市丹棱县地域相邻、山水相近、产业相通,柑橘均是重要产业,然而过去却“各自为政”,两地的合作社及种植户常打“价格战”。2020年起,两地“握手”发展,立足晚熟柑橘产业发展优势,抱团提升产业标准化程度和产品品质。

“我们自己私底下建了微信群,经常互相邀请土专家们去讲课,传授种植经验,联系相当频繁。”丹棱县一位种植户说,包括套袋、全营养高碳高品种植等技术,起先在丹棱县应用,后来逐步推广了到蒲江县,蒲江的标准化种植技术也推广到丹棱县,双方形成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丹棱现代产业园航拍图。四川省同城化办 供图

目前,蒲江县已建立起网络交易大数据监管系统,搭建蒲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并将丹棱纳入系统平台,实现统一管理,做到周边柑橘产业联防联控,保证柑橘品质。值得一提的是,由蒲江丑柑产业协会和丹棱县果业协会联合制定的《蒲丹柑橘社会化服务组织管理规范》《蒲丹柑橘贮藏规范》《蒲丹柑橘电商销售服务规范》,已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开发布并实施。

“大中小城市乃至有优势发展机遇的小城镇之间的合作,是要在差异化发展的前提下寻求多方利益的共赢。显然各级政府之间不存在谁吃掉谁的问题,更多的是各展所长,把自己的长板发挥到最好,各得所需,把成本在统一市场中能卖出一个好价钱。”谈及成德眉资同城化的“朋友圈”协同合作,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表示,“这其实是集中力量成就大事业的一个过程。”

数据显示,2023年,“蒲江丑柑”品牌价值达102.5亿元,“丹棱桔橙”达53.40亿元。晚熟柑橘已成为两地农民增收的支柱,2022年,蒲江县、丹棱县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04元、25080元,均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

“蒲丹牵手”只是一个缩影。自2020年5月正式启动成德眉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工作以来,成都都市圈毗邻区(市)县不断加强沟通,协作共赢,共同编制工作清单,签订融合发展协议,12个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启动项目已全部完成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制定,编制形成区域融合发展规划。

基础设施同城同网 “轨道上的都市圈”呼之欲出

“动车又快又方便,运行趟数也多,完全没有必要开车!”近日,在德阳上班的成都市民张女士走出德阳高铁站,对同城化带来的变化感慨不已。

以前,张女士开车上下班,单程需开车一个多小时。近年来随着成都、德阳两地动车公交化运营,两地的空间距离越来越小,更让“成德同城”这个概念在她心中“具象化”。

正是交通基础设施同城同网的持续推进,让数以万计的“张女士”穿梭于成德眉资之间,四市往来也愈发密集。

记者了解到,成都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以“两环三射”为主骨架,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打造轨道交通“1小时通勤圈”。

成都都市圈空间布局规划示意图。四川省同城化办 供图

其中的“两环”,即成都铁路枢纽环线、成都外环铁路,不仅充满了想象力,也必将重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都平原群众的出行方式。而“三射”则不难理解,是以成都为核心,分别向德阳、眉山、资阳放射出去的三条市域(郊)铁路线。

按照规划,成都都市圈统筹规划以成都为中心枢纽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打造16条放射状铁路对外通道,并以2条环形铁路强化放射状铁路转换,构建畅达国内主要城市的“138”铁路交通圈——至重庆1小时通达,相邻城市群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8小时通达。

“成都对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的集聚能力更强,通过交通网的建设,更有利于整个区域对这些要素的吸引。”在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杰看来,便捷化的交通网络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升级、协调优化和集约化发展,同时区域间协同化发展也得到交通的重大支撑。

目前,成都市域铁路成都至资阳线已全线贯通,预计今年9月建成投运。成都市域铁路成都至眉山线、成都至德阳线正加快推进。三条市域铁路线,将推动成都都市圈在2027年实现“全国首个中心到副中心市域铁路全覆盖的都市圈”的目标,一个“轨道上的都市圈”呼之欲出。

此外,成都都市圈快速路网不断织密,“3绕20射”高速公路主骨架建成17条、通车里程超2100公里,天府大道南北延线实现通车运行,打通城际“断头路”13条。交通服务同城持续深化,都市圈日开行动车136对、日均客流4.1万人次,发车间隔时间缩短至22分钟,稳定开行15条跨市公交、投入定制客运车辆130辆,“天府通”一卡(码)通覆盖都市圈29个区(市)县……

成眉蒲丹路一期建成实景图。四川省同城化办 供图

三年多来,成德眉资四市间人口流动水涨船高,成都都市圈人口迁徙指数整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日均流动人次总量超60万人次。

中国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国土产业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表示,“这些交通方式各有各的功能服务区间,不可相互替代。”当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基本成型,成都都市圈内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就有了现实基础。

跨区域建圈强链 共建动能更充沛的都市圈

产业兴则城市兴。放眼全国,区域间产业协同,本就是都市圈的“老大难”问题。

在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资资源禀赋不同,重点产业不同,如何协同发展、实现跨区域建圈强链,共建动能更充沛的都市圈,是摆在四市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2023年第三届成都都市圈建设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说:“城市之间可以有很多合作的层次,‘同城化’是合作的最高形式。‘同’并非雷同,不是同一个模式,而是协同、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以差异为条件、以协同为导向’地推进。”

在成都都市圈建设中,成德眉资四市正是“以差异为条件、以协同为导向”,在“起步期”的规划建设之初,就勾勒好成德临港经济、成眉高新技术和成资临空经济三条产业带,编制出《成都都市圈重点产业产业链全景图》,立足四市主导产业比较优势,围绕“相互依托、相互借力、相互融合”的产业链条,遴选出新型显示、轨道交通、航空装备、新能源汽车等9条重点产业链。

其中,以成都为主导,绘制新型显示、轨道交通、航空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食品(调味品)、医美服务等6条产业链全景图,分别以德阳、眉山、资阳为主导,绘制清洁能源装备、锂电、医疗器械(口腔医疗)3条产业链全景图。

成都都市圈“跨市”的产业集群,也是全国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目前,全国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成都都市圈拥有3个,包括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

其中,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聚集了上下游企业近3000户,拥有东方电气、国机重装、通威集团等一批头部企业,实现了风光水核气火“六电并举”发展,成功入选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

在2024年成都市两会中,“力争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规模突破3500亿元”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成本管理专员顾康认为,“这是助推成都都市圈清洁能源产业走深走实的一把‘钥匙’,对于整个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中国牙谷”全景示意。四川省同城化办 供图

“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红土坡,如今已是一座依托中国牙谷‘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在位于资阳的“中国牙谷”,四川恒和鑫口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卫感慨着变化。

得益于成都都市圈的规划发展布局,“中国牙谷”从零起步,到2023年底,已成功聚集110余家企业合力发展,成为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上引领优化都市圈发展布局的一颗璀璨的产业明珠。

既突出差异化,又讲究相互协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成德眉资四市共享发展机遇,互通有无,同样探索不断。

近年来,成德眉资连续举办三届“成都都市圈产业生态圈建设暨企业供需对接云共享大会”,通过“线上发布+线下展会”相结合,促进企业信息共享、供需对接。截至2023年12月,四市共联合发布6批次同城化发展主题机会清单,涉及机会信息共计3398条,释放融资需求超2800亿元。

第三届成都都市圈产业生态建设企业供需对接云共享大会。四川省同城化办 供图

目前,成都都市圈9条重点产业链持续壮大。2023年,四市间企业开展跨市域协作配套达1551家,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产值超2300亿元,成眉锂电产业链产值超700亿元,《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方案》在落地实施,“中国牙谷”产业链完整度全球第一。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都市圈无界生活“可观可感”

“2025年底,这里将建成全国一流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龙年春节过后,望着楼下正如火如荼建设的二期工程,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天府医院(四川省儿童医院)党委书记陈杰充满期待。

四川省儿童医院实景图。四川省同城化办 供图

一年多前,该医院在眉山开诊运行,是四川省首批建设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诊之后,医院累计接诊门急诊患者近14万人次,极大缓解了眉山及都市圈患儿就诊压力,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未来全面建成后将惠及辐射都市圈及西部地区1.7亿人口。

华西优质医疗资源来到眉山,让成都都市圈医疗服务进一步均质化发展。“我们家孩子的手术,就是在眉山由华西专家给做的。”眉山市民赵先生说,以前每次要专门去成都才能挂到心仪的专家号,后来在眉山也能实现。

随着成都都市圈建设的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自然更加“可观可感”。日益丰富的同城化新生活,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走进“天府之国”,成为成都都市圈的核心竞争力。

“用社保卡就可以来借书,到时候也可以去其他地方的图书馆还,太方便了!”在资阳市图书馆,市民刘女士带着女儿正在归还从成都借阅的图书——成德眉资四市开通图书异地通借通还服务,打破了各自为阵的传统服务模式,实现了四市公共图书文献资源的共享。

2023年下半年成德眉资区域一体化公共图书馆学术研讨会。四川省同城化办 供图

近日,成都人李先生收到了一则“放款通知”。他在眉山购买的新房办理了公积金贷款,还没到两周,贷款已经发放。值得一提的是,这笔公积金贷款,他是在成都公积金中心办理的。2021年8月,成德眉资四市正式推出公积金同城化贷款,这也意味着成都都市圈内公共服务的便利共享正越走越深。

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在推进成都都市圈建设的过程中,家门口的“好医院”“好学校”越来越多、成德眉资四市公共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四市异地养老享补贴……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走进成德眉资四市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2023年,成德眉资四市重点实施7个医疗项目、6个文旅项目和1个城市治理项目的建设,公共服务领域的一个个项目与老百姓密切相关,成都都市圈的群众生活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便捷。正加快形成配置合理、结构优化、人人共享的成都都市圈公共服务体系,将成都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区域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数据显示,成都都市圈接续实施三批同城便捷生活行动,通过线上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和公积金业务累计减少群众跑腿超611万人次。四市结对学校增至292对,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机构增至154家。2023年异地就医直接结算541.8万人次、医保基金支付2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4.4%、41.7%……

“成都都市圈在发展新格局构建中,把以优质中小学教育和医院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业、以市域市郊铁路为代表的区域轨道交通建设和高品质生态环境治理作为城市发展新机遇,转变公共服务是配套的传统理念,把优美生态产品、优质公共服务和优良生活环境作为新城新区发展的前提,构建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共享生活圈和创新共同体。”张国华如是评价道。

深化机制体制改革 打造“同城化”深层肌理

都市圈同城化,并不是画一个圈那么简单。对于成都都市圈而言,想要推动各个领域实现真正的“同城化”,必须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大功夫,打造“同城化”深层肌理。

2020年初,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成立,发展至今,成都都市圈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五级工作机制”——包括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统筹、省级部门指导、省同城化办公室协调、成德眉资四市主体推进、专项合作组联动。其中,省同城化办公室实现常态化运行,担当协调层中的关键枢纽,从而有力提升了各方共识心凝聚力,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

“我以为要三个人两地跑,才能把营业执照办下来,没想到只需一个人动动手指就搞定了。”近日,资阳市民刘女士在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不到2小时就轻松拿证。

为进一步满足成都都市圈群众和企业办事需求,更高程度实现“同城化无差别”受理,成德眉资四市共营都市圈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打破体制机制阻碍,联合发布四批次共241项“同城化无差别”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让四市群众不用两地跑,办事更便捷。

革新体制机制,成都都市圈还有更多成就。

成德眉资四市人大常委创造性采用“决定先行+条例跟进”的模式,重点围绕共建区域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3个方面制定了21项具体协同措施,为同城化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支撑的同时,也给城市群如何协调发展提供了成都都市圈的实践样本。

成德眉资人大协同立法工作联席会议。四川省同城化办 供图

成德眉资四市政协从制度机制入手,联合制定印发《关于协同助推成都都市圈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互邀参加重要会议活动常态化机制,通过开展跨区域专题协商、联合视察调研、联动民主监督等履职活动,整合协商资源、加强协同联动,有力助推相关领域行业健康蓬勃发展。

近日,在成都北部片区,成都市青白江、新都、彭州和德阳市广汉、高新区、什邡组建成都北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支持中心,正协同开展北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试点工作。

“我们与成都共享颗粒物激光扫描雷达等治气设备与专业技术团队,2023年以来多次开展积尘走航、VOC走航,大幅提升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科学性和精准性。”德阳市生态环境局一位工作人员说。

与此同时,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更是成都都市圈机制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

2023年6月,在2023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上,一个名为“成都都市圈”的展台吸引了众多展商、参观者的目光。包括剑南春、水井坊等成都都市圈内数十个品牌的酒品,被装列在同一个展区——这正是成都都市圈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探索的一个具体举措。

据了解,此次以白酒产业为切口,通过制度设计、要素整合以及稳定发展预期等,以期实现“统计分算、税收分成”的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实现路径。

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未来将不断深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接续实施更多更具标志性、引领性、获得感的大事要事实事,探索形成更多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制度创新成果,努力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探索中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从起步期(2020-2022年)步入成长期(2023-2025年),成都都市圈正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

今年1月召开的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提出,未来要聚焦打造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共建产业生态,深入推进跨区域建圈强链;要共育创新主体,加快培育都市圈新质生产力;要共促开放活力,着力提升门户枢纽经济水平;要共筑安全底线,夯实都市圈安全韧性底座;要共优生活品质,增强都市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展望未来,成都都市圈正积蓄着更强的合力,全面提速、整体成势,向更美好的未来乘风破浪。(完)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