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

四川三级医院数全国第一

四川在线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广大群众对“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的要求不断提高,当前四川省深化医改成效如何?为适应群众看病就医的新变化,深化医保改革有哪些创新举措?药品通过集采后价格降了不少,质量会不会也随之降低?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文 向宇/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广大群众对“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的要求不断提高,当前四川省深化医改成效如何?为适应群众看病就医的新变化,深化医保改革有哪些创新举措?药品通过集采后价格降了不少,质量会不会也随之降低?

6月20日15时,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四川省深化医改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省医疗保障局、省药品监管局等相关领导介绍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四川个人卫生支出比重降至26.91%

对集采中选药品实施全覆盖质量抽检

“四川是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也是西部最大的医疗资源、服务供给省份。15年来,四川医改已经历夯基固本期、探索突破期、攻坚成型期和高质量发展期4个发展阶段。”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唐雪峰表示,当前四川正着力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今年四川还成为全国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仅有的3个试点省份之一。

唐雪峰拿出一组数据。“新一轮医改以来,全省政府卫生支出从2008年的179.83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245.16亿元,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从2008年的40.72%降至2022年的26.91%,人均预期寿命由2008年的73.93岁提高到2023年的78.08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连续多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他表示,四川也在近年获批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和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同步规划设置3个省医学中心和50个省区域医疗中心。医疗卫生机构数全国第3,三级医院数全国第1,县医院纳入国家“千县工程”数量全国第3,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5。

深化医保改革方面,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波介绍,四川围绕持续巩固基本医保制度、支持优质医药服务发展和优化医保便民服务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近年来,全省参保数达8132.8万,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四川先后完成集中带量采购药品450个、医用耗材13类,市场价格平均降幅分别超过50%和80%;加快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扩面,全省共计开通异地联网结算定点医药机构5.4万余家,2023年直接结算异地就医5369万人次,基金支付272.4亿元。

四川是医疗服务需求大省,也是药品需求大省。为保障集采中选药品质量,四川对集采药品企业和品种实施重点监管,建立“一企一策、一品一档”监管模式和专项监管台账。省药监局副局长周全介绍,去年,我省完成集采中选药品专项检查78家次,未发现重大质量安全风险;每年安排省级抽检药品9000批次和多个专项抽检,对集采中选药品实施全覆盖质量抽检。我省还加大了对集采中选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力度,截至目前,四川生产的集采药品均没有发现不良反应聚集性信号。

聚焦“两个紧密型”建设

多地因地制宜探索深化医改之路

近年来,各地创新探索推进符合本地实际的深化医改之路。如成都市推出“信用就医”“一次付”模式,满足群众“先诊疗、后付费”的就医需求,较好解决群众就医缴费“排长队、多排队”的痛点,建成全市检查检验结果数字化互联互通互认平台,减少群众就医不必要检查,让群众更便捷;绵阳市创新推行医疗“微改革”,推出“一次挂号管三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

据悉,四川省卫生健康系统正深入实施“两个紧密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布会上,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杨晓涛分享,当前以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为契机,一方面“联合国家队”,推动市、县、镇(街)医疗卫生机构主动与国家队、省队联合,如14个区(市)县的10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入“华西妇儿联盟”,让“华西”医疗资源下沉社区,提供在线诊疗、转诊绿色通道等健康管理服务;另一方面“联通最基层”,推动市、县级三级公立医院联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成都高新区建设的城市医疗集团,针对居民关心的肺结节问题,打造肺健康“全专联合”门诊,还建设心电、影像等资源共享中心,探索建设患者“家门口检查、大医院诊断”的有效模式。

针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典型做法,攀枝花市米易县副县长朱新分享医共体“八统一”管理经验。“米易县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实现‘编制、岗位、人员’统一,人员怎么用由医共体来安排;实现‘管理、信息、财务’统一,运营怎么管由医共体来决定;实现‘经费、药物’统一,资源怎么配由医共体来统筹。”据米易县统计,通过改革,基层诊疗量较改革前提高9个百分点、县域就诊率达到93.6%,2023年次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182元,累计为患者节约超2500万元,更多百姓得到实惠,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新闻多一点]

四川年底前基本实现行政村“医保联网结算”全覆盖

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四川坚持构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为支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强县级“龙头”方面,四川支持县级中医(民族医)医院、妇幼保健院服务能力建设、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高海拔地区县医院能力建设,推动县级医院达标创等,到2025年,20万常住人口以上的县有一所综合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50万人口以上的县有一所综合医院达到三级标准。

在做活乡级“枢纽”方面,四川依托中心镇和特色镇卫生院,高标准打造一批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技术和水平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推动片区医疗卫生资源向中心镇集中布局等。

筑牢村级“网底”方面,四川推动村卫生室减量提质,数量由5.4万调减至4.2万个,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当前,四川还稳妥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67.5%的村卫生室实现人财物一体化管理,1.23万个村卫生室开通医保联网结算,年底前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同时,四川引导65岁以上村医有序退出,实拿出近1000个编制用于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