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搬迁五周年丨 “羊”帆起航

四川在线
关注四川在线记者 刘莉 王成栋 杜杰 何勤华 摄影 赵明 华小峰
5月,大凉山进入一年中最干热的季节。
5月8日傍晚,天空飘下雨滴,放羊人吉克拉里赶紧钻进灌木丛,拼命赶回在山上散养的羊群。这是悬崖村人多少年来形成的“肌肉记忆”:一定要保持羊圈干燥,确保不会因潮湿引发疫病。
山羊宝贵,彝族谚语云:有圆根(萝卜)不会挨饿,有羊子不会受穷。在凉山州昭觉县悬崖村,山羊曾是村民最珍贵的财产和最重要的朋友。
2020年5月12日,悬崖村人搬进昭觉县城附近的昭美、沐恩邸等四个社区。五年过去了,悬崖村的人们发现,人与羊的故事,似乎还远未结束。
进城的山羊
悬崖村人在县城开了第一家餐馆,卖的是山上的羊
“你们店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只卖悬崖村的山羊肉。”
“怎么卖?”
“一斤羊肉的汤锅,118元,比其他馆子贵一些。”
清晨,昭觉县人民中路的“悬崖飞羊馆”,老板莫色尔体和第一位客人攀谈起来。这家去年6月开业的特色羊汤馆,是悬崖村人在昭觉县城开的第一家餐馆。
合伙人有五个,莫色尔体、莫色布且、莫色拉博、莫色拉洛、莫色木一,全是悬崖村人。餐馆处处别出心裁:为了让客人体验登顶悬崖村的感觉,餐馆特意选在了三楼;餐馆的五个包间,用五位合伙人的家命名,比如“尔体家”,再带上标注——“悬崖村1组1号”;每个包间内,都摆放着合伙人从悬崖村背下来的老斗橱,墙上的照片,是悬崖村的老房子和山羊。

悬崖村
开着“羊”味十足的餐馆,五位合伙人却对羊又爱又恨。
爱,是羊能换钱。莫色尔体说,悬崖村土地贫瘠,长出的土豆、玉米和荞麦只够糊口,养羊可以多挣点钱。羊因此成为了希望的寄托,在悬崖村,不少孩子学名选择的姓氏就是“杨”。比如,莫色布且的汉族名字叫杨帆。
恨,是养羊的经历实在痛苦。被网友称为“悬崖飞人”的莫色拉博,小学都没有毕业就拿起了鞭绳,漫山赶羊,练就了攀岩本领。一个画面,莫色拉博记了20多年:一只山羊跌下悬崖,闻讯而至的女主人在崖边号啕大哭,哭声飘到村里,让每个饱受贫困折磨的人心痛。
为何要开羊汤馆?
“让悬崖村的羊多卖点钱!”莫色尔体说,过去悬崖村人在山下卖羊,总会被商贩使劲砍价,因为吃准了背下山的羊不会再背回去。这让大伙很不服气,悬崖村的山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味道和品质远近闻名。
如今,算上悬崖村村集体在搬迁前就成立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数量,与村民散养数量,全村每年出栏山羊三四百只,比搬家前高出不少。大伙在县城开设羊汤馆,既让悬崖村的羊多卖钱,也能趁机打响悬崖村山羊的品牌。
更何况,下了山的悬崖村年轻人,也需要出路。
从来没做过生意的悬崖村人,生意能做得长久吗?莫色尔体说,餐馆开业至今约10个月时间,每月能卖出去十多只羊,逐渐实现盈亏平衡。但合伙人们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创业的压力,大家商量着,要长久地干下去,必须想更多的办法。莫色尔体说,接下来将开发诸如“全羊宴”等新菜品,让悬崖村的羊“销路再宽一点、价格再高一点”。

悬崖村现况
扎根的村民
不合群的羊长不好,村民们不再比谁家的羊多,而是比谁家孩子读书好
“又去跳广场舞啰!”中午,家里没有发现妻子阿合金里的身影,吉克拉里笑了,“也好,不合群的羊长不好。”
搬家之初,吉克拉里在昭美社区的“朋友圈”只有几户悬崖村同乡。随后,社区干部每个月组织一次文娱活动,阿合金里很快有了新闺蜜和舞伴。
是否融入新生活,杨铝洗的判断依据是“老家悬崖”微信群的活跃度。五年前,包括杨铝洗在内的27户原悬崖村人,搬进了沐恩邸社区,大伙建起了“老家悬崖”微信群。最初,每天聊天信息动辄上百条。如今,最新一条群聊天记录停留在今年春节,那一天,160多位悬崖村民回老家参加了新春团聚会。
下山五年,昭美社区文书、悬崖村人莫色格服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说,第一次住楼房的悬崖村人,总记不住新家楼栋单元和门牌号,“最初的主要工作,是帮老乡‘找家’。”
村民们加速适应新生活,刘长江欣喜又失落——五年过去,一度是社区“大红人”的他,竟然“失业“了。
刘长江是成都建工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员工,公司负责修建、维护悬崖村人搬入的社区。2020年下半年起,水电工出身的刘长江就忙得不行。忙什么?忙开锁,忙修电器。原来,悬崖村人过去出门不锁门,没有带钥匙的习惯,到了新社区,常常一出门就回不了家。不少人没用过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常把机器搞出故障。2023年下半年开始,刘长江明显感觉,“求助的人少了。”2024年,在连续两个月“零接单”后,刘长江所在的工区正式撤销,维护任务移交给当地。
生活方式变了,想法也变了。莫色日服家的客厅,一张证书被裱起来了,那是他的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初级证书。去年6月,只读过小学的莫色日服,在社区接受了三个月培训,最终成了一百多名应考者中七名过关者之一。“有了这个证,我收入增加了两三成,也没那么累了。”莫色日服说,相比以前的悬崖村,这里的日子“很安逸”。

莫色日服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初级证书。 赵明 摄影
孩子的教育,也是变化的风向标。“你的作文,爸爸都要查字典才能看懂啦!”4月19日傍晚,检查完读五年级的女儿的作业后,悬崖村人某色拉几一脸骄傲。他说,村民们不再比谁家的羊多,而是比谁家孩子读书好。
山里的产业
曾经在悬崖村人心里,羊才是宝贝,没想到油橄榄竟后来居上
吉克拉里和某色苏不惹,“掌管”了悬崖村集体的两大产业:一个负责给合作社养羊,一个负责管护油橄榄。
看着白白的羊儿在绿油油的橄榄林里跳跃,吉克拉里若有所思。多年来,在他心目中,羊才是宝贝,谁也没有想到,油橄榄竟后来居上。
5月8日晚,连续高温干旱后,悬崖村迎来一场暴雨。“明天要撒肥!”雨势越来越大,某色苏不惹冲出了工棚,趴在含苞待放的油橄榄花骨朵前,看了又看,十分欢喜。喝饱了雨水后,油橄榄在今年顺利开花将成定局。
2017年,悬崖村引入社会资本,流转土地集中种植160亩油橄榄,并约定丰产后的种植收益51%归属悬崖村集体。2020年4月,油橄榄首次开花,即将下山的村民推选时年27岁的某色苏不惹牵头管护油橄榄。
对“洋树种”一窍不通的某色苏不惹,从最基础的灌溉、培土、修枝学起,在2021年迎来了丰产。受此鼓舞,2022年,村里种下第二批油橄榄约150亩。“去年,橄榄果卖了约30万元,今年有望卖到40万元。”某色苏不惹说,油橄榄已经取代养羊,成为悬崖村人第一大农业收入。

“天空之谷”项目。华小峰 摄影
去年,悬崖村人均收入1.9万元,是2019年的三倍多。除了靠山吃山,还因为悬崖村迎来了新业态。
5月1日,悬崖村迎来上千名游客。当天,山下的原牛觉社旧址,悬崖村温泉民宿正式对外开业。 “未来,山上的原勒尔社旧址也会有酒店。”悬崖村第一书记兰金贵介绍,2023年7月,总投资3.3亿元的四川省重点文化旅游工程“天空之谷”项目正式落户悬崖村,由凉山州文旅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去年7月,一期部分项目开始试运营,并在去年底拿下“海拔跨度最大的钢梯”吉尼斯世界纪录。
项目从建设时期起,就让悬崖村人尝到了甜头。“修酒店,每天工资200元。”酒店修好了,又继续在酒店当保安,莫色尔布说,眼下的收入已经与在外务工无异。
凉山文旅投资发展集团昭觉公司悬崖村项目部负责人补格子和介绍,“天空之谷”项目目前用工18人,有11名是悬崖村村民。待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每年向悬崖村集体提供不少于38万元的分红。
归来的孩子
年轻人们回来了,但他们不再只陪着羊
“孩子们回来了,我不怪他们……”坐在由悬崖村小学改成的酒店里,莫色子古看着曾经自己的学生们,满脸慈祥。
莫色子古曾是悬崖村小学代课教师。那些年的课堂上,他无数次告诫孩子们:“别陪着羊,往外走。”
他的学生莫色衣林说,莫色子古的话激励自己读完了大学。但拿到毕业证书后,莫色衣林却回村了——他现在的职业是悬崖村解说员。他说,自己曾经性格内向,不敢在大庭广众下说话,“但最难走的下山路都走了,什么困难都不怕了。”
悬崖村钢梯安全员俄依体,用手指轻叩,竖起耳朵辨别声响,就能发现问题。三年前,俄依体曾在云南接受过安全员的专业培训,“天空之谷”项目开建后,他被请了回来。

悬崖村酒店内部。华小峰 摄影
“单间还是标间?”接过游客递来的身份证,莫色日洛熟练地办理客人入住业务。莫色日洛是莫色子古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西昌等地从事酒店管理工作,是全村唯一具有相关经验的年轻人。她在去年也被“请”回村里。
也有人主动回来。去年,25岁的龙阿红和妻子李敏华,正式在山上的勒尔社旧址开起了民宿。
李敏华是广西南宁人,是悬崖村搬迁后首个嫁进来的外省媳妇。在她的张罗下,民宿贴上了整洁的墙纸,定下了按时清扫、整理床铺的规矩,增加了白切鸡、蕨菜等新菜品。李敏华“爆改”后的民宿,每月接待游客上千人。去年,包括民宿、小卖部和养鸡、养羊、养蜂和销售山货等在内,龙阿红夫妇收入近六万元。

悬崖村温泉酒店和民宿。赵明 摄影
“等天空之谷全部建成后,我们的收入肯定要翻倍。”李敏华说,自己从南宁市区嫁到悬崖村,父母至今仍然不看好。但她相信,随着悬崖村开发的持续,日子只会越来越好,“到时候,要请父母上山看看。”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来了,他们不再只陪着羊。
4月18日傍晚,莫色衣林等人,正在商量游客中心墙壁挂什么书法。路过的莫色子古给了一个建议:“就写——‘羊’帆起航,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