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

全国自强模范陈亚辉:一针一线绣出光明人生

四川在线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在5月16日举行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四川众鑫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亚辉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这位先天性视力障碍的创业者,用三十年光阴,将一针一线化作改变命运的桥梁,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更帮助200余名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自立自强。

四川在线记者 陈松

人物名片:陈亚辉,女,汉族,1976年生,初中,视力三级残疾,四川众鑫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她的“众鑫服饰”定向招聘残疾人就业并为残疾人职工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和工作岗位,吸纳残疾人就业132人。创办6家灵活就业车间、残疾人工作室,吸纳500余名残疾人就近就业。联合成立县助残联盟,开发适残岗位助残就业。

在5月16日举行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四川众鑫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亚辉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这位先天性视力障碍的创业者,用三十年光阴,将一针一线化作改变命运的桥梁,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更帮助200余名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自立自强。面对荣誉,她动情地说:“这份荣誉属于所有在黑暗中依然努力发光的残障同胞。只要心中有光,残缺也能织就锦绣人生!”

表彰大会后,陈亚辉在人民大会堂前摄影留念。

我命由我,冲破视障赢得光明

1976年,陈亚辉出生于南充市营山县黄渡镇文武村,先天性视力障碍让她的童年布满阴霾。因视力不好,所以只上到了初中。躲在家中的日子,耳边伴随着父亲缝纫机的“哒哒”声。“缝纫机的声音像一首歌,让我觉得世界还有温度。”回忆童年,她坦言是父亲的裁缝技艺点燃了希望。

17岁那年,她毅然踏上南下深圳的列车,进入一家婚纱厂打工。视力障碍让她比常人付出了更多艰辛:为辨别布料纹理,她用指尖反复摩挲;为精准裁剪,她将皮尺刻度刻入记忆。六年磨砺,她不仅精通缝纫技艺,更以诚信赢得客户信任。2010年,她创办“香怡服装”,从4名工人的家庭作坊起步,逐步发展为拥有200多名员工的规模化企业,在广州繁华商圈购置商铺,成为行业传奇。

返乡创业,为残障群体织就希望

2008年,事业有成的陈亚辉回到营山探亲,目睹家乡残障人士的困境:他们或被“保护”在家,或因缺乏技能难寻工作。“我太懂那种渴望被需要却无处施展的痛。”她决心将事业重心转向家乡,在县城租赁门店开设加工点,高峰时可以提供500个就业岗位。同时,她决定将加工点的一部分工作分离出来,帮助残疾人就近就业。

2022年,在营山县残联的鼓励下,陈亚辉成立了四川众鑫服饰有限公司,主营婚礼定制系列服饰,且公司专招残障员工,“我要让他们的双手创造价值,而不仅是等待救助”。

创业初期,招聘广告无人问津。陈亚辉带着残联工作人员深入乡村,挨家挨户劝说。面对家长“孩子能做什么”的质疑,她以亲身经历回应:“健全人两小时完成的事,我们花四小时也能做到!”

首批30余名残障员工上岗后,她独创“柔性管理法”:前三个月不设考勤,仅以奖励机制激发积极性;针对不同残障类型设计岗位,如视力障碍者负责剪裁,肢体残障者从事手工刺绣。

为提升产品竞争力,陈亚辉将传统刺绣与现代设计融合,开发出中式秀禾服等高定系列。在第二届成都国际福祉博览会上,由残障员工全手工制作的秀禾服惊艳亮相,金线刺绣与串珠流苏尽显匠心,单件售价超万元。

随着产品远销海外华人市场,残障员工也有了稳定收入。智力障碍青年用首月工资为爷爷奶奶买棉鞋,中风偏瘫的前卡车司机重拾养家能力……这些蜕变让陈亚辉坚信:“就业不仅是谋生,更是尊严的觉醒”。2024年,她又建成占地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新增就业岗位80个,并设立“残障家庭互助日”,帮助员工协调育儿与工作矛盾,打造“第二个家”。

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表彰大会,陈亚辉非常激动。她特别感谢党和政府的助残政策:“从创业补贴到税收优惠,从技能培训到社会倡导,残障群体正迎来最好的时代。” 谈及未来,她信心十足:“我将以此次表彰为起点,让更多‘被隐藏’的残障同胞,用双手绣出属于自己的春天!”

(图片由省残联提供)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