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身边

49.9%的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有裁员举措

四川在线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长期以来,互联网行业的“高强度”、“高淘汰率”备受舆论关注,年关将至,针对近期出现的互联网企业裁员“热潮”现象,智联招聘面向互联网从业者进行问卷调研,发布《2021互联网行业人员流动情况调研报告》(简称《报告》),呈现互联网行业人员流动态势,为相关企业、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长期以来,互联网行业的“高强度”、“高淘汰率”备受舆论关注,年关将至,针对近期出现的互联网企业裁员“热潮”现象,智联招聘面向互联网从业者进行问卷调研,发布《2021互联网行业人员流动情况调研报告》(简称《报告》),呈现互联网行业人员流动态势,为相关企业、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近半数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有裁员行为

《报告》显示,49.9%的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有裁员举措,25.1%本人在2021年被裁员;万人以上的大型企业受访者反映公司有裁员举措的比例高于中小型企业;教育、房地产、电商三大业务领域受影响更严重。

根据调查显示,不同于传统行业的企业给人留下的“企业规模大、岗位饭碗硬”的印象,互联网企业的规模与裁员比例几乎呈一种正相关关系:即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采取裁员举措。58.6%的万人以上企业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有裁员举措;其次是人数规模在1000-9999人的大型企业,有50.3%的受访者反映企业在2021年裁员,比例均远高于同行业中其他规模的企业。

此外,《报告》显示,互联网企业裁员现象使从业者信心受挫,七成以上被裁者选择继续找工作;半数以上受访从业者对行业发展失去信心,有转行意愿的占比25.4% 。

有被裁员经历的受访者中,28.6%表示在该企业工作不足1年,36.2%受访者工作1-2年,23.2%工作3-5年。可见被裁员工集中在司龄较短的群体,这与裁员的补偿政策有一定关系。此外,为保证“变化期”的公司稳定性,企业会优先考虑“元老”级员工的感受。

“经营困难”是裁员主要原因

《报告》统计显示,九成以上被裁受访者表示企业会给予补偿,66.7%被裁受访者对企业补偿措施不满。三成以上的被裁受访者收到“N+1”补偿,四分之一的被裁员者没有收到物质补偿;仅43.8%的被裁受访者表示企业与员工进行了充分沟通;四成以上企业给出的裁员原因是经营困难,61.3%的受访者认为大规模裁员的原因是经济形势不好,互联网行业流量见顶。

按照我国劳动法,企业对于离职员工应给予的补偿为: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N+1”)。而仅有33%的被裁受访者表示收到“N+1”补偿,有25.7%没有收到任何物质补偿。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仅43.8%的被裁受访者表示企业与其进行了充分沟通,19.9%表示沟通“很充分”,有25%受访者表示企业与被裁员工无沟通。可见,企业在进行裁员时,在与员工沟通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智联招聘调研数据显示,43.4%的被裁受访者反映企业给出的裁员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其次是“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进行人员优化”,占比37%。全体受访者中,有61.3%认为大规模裁员的原因是“经济形势不好,互联网行业流量见顶”,占比大幅高于“企业效益不好”(38.8%)、“企业想招聘年轻员工”(25.2%)等其他选项。可见,很多从业者对行业整体发展情况有所关注和评估。

互联网企业裁员现象使从业者信心受挫

《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在2021年整体呈现发展迟滞的状态,加之“裁员潮”的出现,受访从业者中,有55%表示对行业已经失去信心。不过,有57.8%的从业者愿意选择继续从事互联网行业,原因有“已经有了一定积累”、“看好行业前景”等。表示有转行意愿的占到25.4%,对于想进入的行业,选择进入文娱传媒类行业的比例最高,为21.2%。还有16.8%的受访者表示对于是否继续从事互联网行业持“观望”态度。

有关被裁员者下一步打算的问题,智联招聘数据显示,72.8%的被裁员者已经开始继续找工作,而准备暂时停下来,思考未来和休息充电的人数仅占一成。14.9%的被裁员者目前已找到工作。总体来说,被裁员者中大部分已经整装待发。

对此,《报告》建议:2021年,各行各业都在面对严峻考验,互联网行业也趋于饱和,大厂裁员收缩,小公司谨慎守城。互联网从业者需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态势,同时注重个人提升;准备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求职者也需要谨慎考虑,不能固守“大厂执念”,需要对职业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