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运动资讯

构建15分钟健身圈 运动成都·体育生活地图正式上线

新浪四川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7月20日,成都市体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了运动成都·体育生活地图(测试版)。该地图呈现的体育场馆信息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门球8大项目和49个大运会场馆项目。据成都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后续还将进一步升级和完善地图功能,最终实现成都市域全覆盖和功能集成。

明确目标

构建三级三类体育基础设施体系

2016年5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增强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和群众身体素质,充分发挥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促进体育产业发展。2019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全民健身已成为国家战略,并提出全民健身“三步走”目标。

2017年以来,全市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投入180多亿元,是过去67年累计投入的近5倍。目前,全市正加快构建“市-区-街道”三级和“赛事、竞训、健身”三类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体系。市级层面上,随着成都大运会场馆13处新建、36处改造项目的全面扎实推进,天府奥体公园和东安湖、凤凰山体育公园,高新、双流体育中心等将构建起市级体育场馆“三公园多节点”的良好格局;区(市)县继续加快推进“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全覆盖;街道将围绕天府绿道建设、社区发展治理,推进大众体育运动设施建设,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发,构建“15分钟健身圈”,为广大市民就近提供“家门口”健身运动设施。

摸清家底

充分了解群众的健身需求

2019年成都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3782场次,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提升至680万。在抖音成都热力指数关注榜中,篮球、电竞、马拉松、跑酷位列前茅,“体育”关注度超过“火锅”,而“篮球”的关注度也超越了“麻将”。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体质综合评定,2019年全市总体体质达标率比例为92.0%,连续4年增长。主要变化特征表现在幼儿发育水平稳步增长;成年人体质合格率持续增长;成年人及老年人身体机能水平持续增长,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等素质水平略有提升。相较于国内外先进城市,成都全市居民体质合格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进一步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健康运动场景、推广健康休闲方式唤醒城市运动基因。

为了全面掌握成都喜爱的体育活动类型,确定各类体育设施的服务范围,市体育局开展了社区体育设施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民喜爱的运动主要集中在羽毛球、长跑、足球、篮球、游泳、乒乓球等传统项目上,也同时关注轮滑、滑板等新兴项目。被调查者们认为各类运动项目理想的服务距离,跑步应在5分钟以内,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器械应在10分钟以内,游泳应在15分钟以内,足球、排球、网球、台球、门球、轮滑、体育舞蹈、格斗武术的距离要求不明显。

基于现有资源、市民需求、运动群众基础方面出发,建设市民家门口体育设施是赛事名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市体育局正在研究通过利用公园绿地、街头广场、可改造边角地等场地建设体育设施,通过多种形式灵活设置家门口运动空间,高质量建成“15分钟健身圈”,实现居民健身举步可就,将作为下一步规划建设群众体育设施的主要方向。

整合资源

实现居民健身举步可就

为摸清资源掌握底数,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同时为广大市民就近提供健身运动设施,市体育局联合成都市足球协会、篮球协会、排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网球协会、游泳协会、门球协会先期对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武侯区、高新区范围内达到一定规模,目前能对外开放的8类项目场地进行逐一摸底,同步开发了运动成都·体育生活地图,并将第一批摸底的8个类别场馆和49个大运动场馆信息情况纳入地图。由于疫情原因,学校场馆暂未开放,因此本次发布场馆信息暂未纳入,后期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纳入。

体育生活地图操作便捷,具有直观性,交互性强的特点,能让市民在手机上直观了解场馆相关信息,让市民可以选择不同类别、不同规模的场馆,提前电话预订,避免拥挤,方便市民就近寻找合适的运动场地,让更多市民有效地加入到健身队伍当中。市民朋友可在《运动成都》微信公众号菜单栏点击“运动地图”进入查看。

以赛谋城

引领城市生活新风尚

近三年,我市高水平举办了第18届世警会、成都马拉松、ATP250成都公开赛、国际乒联男子女子世界杯、铁人三项世界杯、国际篮联三对三世界巡回大师赛等67项国际体育赛事。目前正在全面筹备202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后续将举办2022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2023年男足亚洲杯、2025年世界运动会,并在积极谋划申办2024年汤姆斯杯和尤伯杯羽毛球世界团体锦标赛等。

同时为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要求,市体育局正精心谋划利用天府绿道、公园和社区体育综合体打造全民健身新场景,普及科学健康知识,鼓励市民广泛参与健身运动,培育健康向上的城市生活风尚,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建设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