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如何推进教育国际化?大咖剧透成都国际教育发展

综合
关注
研讨会现场
6月15日,由成都市教育局指导,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学教育国际交流分会、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协办,康德教育集团承办的“2018区域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实践与思考”研讨会在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开幕。北京、苏州名校校长和国内知名国际教育专家、学者齐聚现场,与成都市各区教育局、成都市教科院、川内国际学校代表们共话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与发展,探讨国际教育的新方向。
关键词:理解、包容、合作、共生
“四点三方向”剧透成都国际教育发展
“教育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但是人和人之间最难的就是理解。”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在研讨会上谈到了“基于国际理解的课程建设”,他从“理解、包容、合作、共生”四个方面谈到了国际理解教育的方向、理念、建构以及行动。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
罗清红院长引经据典说明了国际理解课程的价值,谈到了成都国际理解教育的体系框架和实施路径,“要知道我们的家在哪里。”他认为国际理解教育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在立德树人的同时促进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融合。罗清红院长也谈到了市教科院在推进国际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实践和探索,“立足成都、面向世界”。
“‘国际理解,理解国际’,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罗清红院长认为,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国际理解教育”势在必行。
“亮出国际教育的中国方案”
北京、江苏教育专家分享经验成果
苏州市教育局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王静芝在研讨会上分享了苏州市各地的教育国际化发展经验和成果,她从“以质量为核心的优质均衡推进、以区域为定位的多方资源融合、以科研为引领的坐标体系构建”三个方面介绍了苏州教育人面对国际教育的思考、实践与探索,谈到了“外教课堂”、“国际教育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等新鲜的宝贵经验,为四川国际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思路。

苏州市教育局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王静芝
“亮出国际教育的中国方案”,北京三十五中副校长王红军也以三十五中为例,提出了“学校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思考。王红军校长认为,怎样利用国际化项目促进整个学校的发展,推进基础教育的发展,是教育人对于国际教育的责任与担当。她谈到了北京三十五中新高考的改革尝试,为学校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她同时也期待,中国能研发出世界通行的课程体系,“目前也已经做出了许多思考和探索。”王红军校长表示。

北京三十五中副校长王红军
圆桌探讨成都国际教育新生态
大咖共话理解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由康德教育集团副总裁、成都七中国际部执行校长杨越主持,青羊区教育局教科院副院长张航、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学分会西南区会长饶子雁、龙泉驿区教育局对外交流中心主任侯雁凌、苏州国际预科学校校长沈桂芳和天府新区教体处代表王南懿做客研讨会的“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
成都教育“领航区”青羊区对于国际教育的探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其开发的“熊猫课程”也备受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据青羊区教育局教科院副院长张航介绍,青羊区已有49所中小学和21个国家、境外地区的124所学校建立了国际教育的友好合作关系,未来将重点加强和香港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促进青羊区国际教育向纵深发展。
龙泉驿区教育局对外交流中心主任侯雁凌也介绍了龙泉驿区的国际化教育情况,从思考和实践谈到了转变,龙泉驿区的国际化教育也将更加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
着力推进教育国际化,天府新区这颗成都“新星”也齐头并进。天府新区教体处代表王南懿谈到,天府新区引进海外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合作办学,并大力支持各学校开发校本国际理解课程。王南懿透露,天府新区明年将有政企合作的新校建成,助力国际教育发展。
苏州国际预科学校校长沈桂芳详细介绍了苏州“外教课堂”项目,并提出了许多苏州国际教育的定位和思考,“接地气”的经验分享让“高大上”的国际教育更加具体而朴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