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岁音乐启蒙并不难 但绝对不是放放歌曲就好了

综合
关注童谣入手,但不仅仅是听
一般提到音乐启蒙,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听童谣,的确这是一个好途径。但要达到真正的音乐启蒙,不能仅仅把童谣当成背景音乐听,还需要引导孩子学会主动听音乐。
听音乐时,在脑海里形成一个画面,这就是听觉的想象力,也叫“音乐听想”(Audiation),可惜这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从小没有进行有意识地启蒙。具有较好音乐听想的孩子今后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和敏锐度都会更好,也就是我们说的乐感会更好。在婴幼儿早期启蒙中,大部分都是多感官刺激的,唯独耳朵(音乐)的启蒙常常是孤立的,而这才是音乐启蒙的关键”。
“音乐听想”,这个名词听着非常高大上,其实早期启蒙做起来很容易,借鉴读绘本的思路,就是尽可能地调动孩子其他的感官一同参与到“听音乐”,这就是主动听。比如,可以随着节奏哼唱、拍手、跳舞,因为只有当身体其他感官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时,我们的大脑才会“认真”接收信息,去尝试理解音乐传递的感受,这就是主动听音乐的方法,也是培养乐感的开端。并不是说不能放背景音乐,但如果我们真的是认真想要进行音乐启蒙,就该保证每天有这样的15分钟,和孩子一起主动听音乐的亲子互动时间。
分享你爱的歌曲,营造音乐氛围
营造整个家庭爱音乐,生活充满音乐的氛围非常重要。爱书的父母养出爱书的孩子,爱音乐的父母养出爱音乐的孩子,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现在媒体会过于夸大古典音乐的重要性,比如都在说听莫扎特音乐的孩子智商更高,姑且不说这样的说法是否有根据,这样的渲染本身也就把很多父母和孩子通往音乐的道路关闭了。一个不那么喜欢听古典音乐的父母,带着很强的企图心来进行音乐启蒙,这样的效果一定不会好,而且最后一定父母和孩子都痛苦。
“音乐就好比是耳朵的食物,当然不可否认要避免一些‘垃圾食物’,但食物种类的丰富保证营养均衡是大原则”。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喜欢的音乐的,即使是流行歌曲也没关系,引进童谣的同时,也可以把父母喜欢的音乐放给孩子听,唱给孩子听,聆听自己喜欢歌曲时的这份喜悦放松的心情,才是最感染人的。
正因为是自己喜欢的歌曲,放的时候也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听的时候的感受,“比如,这首歌曲让我想到了冬天的晚上;这个旋律让妈妈想要滑冰”。这样的简单语言描述也是在告诉孩子,音乐也是一种语言,是可以去感受、理解和解读的。那慢慢地,孩子在听其他类型音乐时,也会有这样尝试表达的意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