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县域

汉姜古城平襄楼 见证遥远三国事

四川日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芦山县汉姜古城,顺着古城街道行走,飞檐、回廊、亭台、塔楼点缀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时。

芦山县汉姜古城,顺着古城街道行走,飞檐、回廊、亭台、塔楼点缀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时。从古城墙左侧,踏着石阶而上,站在城楼上远眺,平襄楼近在眼前。

平襄楼,坐北朝南,为三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斗拱建筑,南北檐面同式,五开间,十八脊,楼高14米,占地202平方米。四周用十八根大柱支撑,内用八根大柱顶梁,上下檐以三十八组斗拱托负,全楼不用钉铆,结构精巧。四周斗拱排列匀称协调,中有腰檐一周,走廊栏杆简朴古雅。

古朴的建筑与周边绿树和谐一体,宁静清幽。

平襄楼始建于北宋,为纪念三国蜀大将军平襄侯姜维而建。芦山在蜀汉时为汉嘉郡首府,乃蜀之边郡。传为姜维屯兵守边御羌、封荫食邑和肝胆归葬之地,有姜城、姜维墓等诸多遗迹。

历代芦山人崇祀姜维,据明代《请建屠侯祠碑记》等记载,自西魏起,春秋以少牢祀之。农历八月中秋,传为姜维殉难之日,全城高搭彩楼四十八座,“壮其品之高,节之坚”,彩楼上歌舞竞胜,娱神娱人,成为当地千古民俗“八月彩楼”,成就“四十八台竞胜罢,满城歌舞乐中秋”的盛况。平襄楼便是地方长官主持祭祀姜维的场所,平日则是当地文人墨客琴、棋、书、画的展示中心。

有关专家认为,平襄楼虽经历代维修,但仍保持宋、元时期的建筑风格,对研究古建筑艺术及其演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2006年,平襄楼被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不断修缮后的平襄楼,以雄伟的身姿,展示着独特的历史建筑魅力。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